防治稻田虫害需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结合农业措施、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手段,既能减少虫害损失,又能保护生态环境。以下是关键技巧:
一、预防措施(基础)
选用抗虫品种
优先选择抗虫性强的水稻品种(如抗稻飞虱、二化螟的品种),从源头降低虫害风险。
合理水肥管理
控氮增钾:过量氮肥会促使稻株徒长,吸引害虫;增施钾肥可增强水稻抗虫性。
科学灌溉:保持浅水层,避免长期深水灌溉(易引发稻飞虱);适时晒田(降低田间湿度,抑制虫卵孵化)。
清除虫源
收割后及时翻耕稻田,破坏害虫越冬场所(如稻桩中的螟虫)。
清除田边杂草(稻蓟马、叶蝉的寄主),减少虫卵和幼虫滋生。
二、监测预警(关键)
田间巡查
定期检查稻株叶片、茎秆基部是否有虫卵、蛀孔或枯鞘(二化螟标志)。
重点监测分蘖期、孕穗期等害虫高发阶段。
利用工具辅助监测
诱虫灯:诱杀稻飞虱、螟虫等趋光性成虫。
性诱剂:通过性信息素诱捕稻纵卷叶螟、二化螟雄蛾,监测虫口密度。
三、生物防治(环保高效)
保护天敌
稻田蜘蛛、寄生蜂(如赤眼蜂)、青蛙等是害虫的天然克星,避免滥用广谱杀虫剂。
种植蜜源植物(如芝麻、大豆)吸引寄生蜂,提升天敌数量。
释放天敌昆虫
人工释放赤眼蜂(针对螟虫、卷叶螟)或瓢虫(防治稻飞虱)。
生物农药
苏云金杆菌(Bt):对螟虫、卷叶螟幼虫高效,对天敌无害。
球孢白僵菌:防治稻飞虱、叶蝉。
苦参碱、印楝素:天然植物源杀虫剂,适合低龄幼虫期。
四、物理防治(减少化学依赖)
诱杀技术
黄板/蓝板:诱杀稻蓟马、叶蝉等趋色性害虫。
诱虫灯+电网:夜间开灯诱杀成虫,降低产卵量。
阻隔防护
秧田期覆盖防虫网,阻断稻蓟马、飞虱迁入。
五、科学用药(精准防控)
抓准施药时机
在害虫低龄幼虫期(抗药性弱)或成虫产卵前施药,例如:
二化螟:枯鞘率达5%-8%时防治。
稻飞虱:分蘖期每丛10头、孕穗期每丛15-20头时用药。
选择高效低毒药剂
稻飞虱:吡蚜酮、呋虫胺、烯啶虫胺。
稻纵卷叶螟/二化螟: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茚虫威。
稻蓟马:噻虫嗪、啶虫脒。
注意事项
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延缓抗药性。
喷药时保持田间浅水层,提高药效。
避免高温时段施药,减少药害风险。
六、生态调控(长期可持续)
稻鸭共作
稻田放养鸭子(每亩15-20只),鸭子可捕食飞虱、叶蝉及卵块,同时除草施肥。
生态沟渠
田边种植香根草、茭白等诱集植物,吸引螟虫产卵并集中灭杀。
总结
稻田虫害防治需结合“防、避、诱、控”四步:
防:通过品种、水肥管理减少虫源;
避:调整种植时间避开害虫高发期;
诱:用灯光、性诱剂降低虫口密度;
控:精准用药与生物防治结合,减少环境污染。
通过以上综合措施,既能有效控制虫害,又能提升稻米品质和农田生态健康。
本网站中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邮箱:tdaz599@163.com,作者:农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zhjgg.cn/15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