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枣缩果病是一种常见的生理性病害,主要表现为果实发育期出现果肉萎缩、果皮皱缩、果形畸变等现象,严重影响果实品质和产量。防治需要结合农业管理措施与科学用药,以下为防治建议:
一、预防措施
加强树体管理
合理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害滋生环境。
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
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或积水,尤其在果实膨大期需均衡供水。
补充中微量元素
缺硼、钙、镁等元素易诱发缩果病。可在幼果期叶面喷施 0.2%硼砂溶液 + 0.3%硝酸钙溶液,每10-15天喷一次,连续2-3次。
减少机械损伤
避免果实受到机械损伤或虫害伤口,及时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绿盲蝽、蚜虫等)。
二、药剂防治方案
病害初期(预防或轻症)
苯醚甲环唑(10%悬浮剂):3000-4000倍液喷雾,间隔7-10天,连续2次。
嘧菌酯(25%悬浮剂):1500-2000倍液喷雾,保护性杀菌,抑制病原菌扩展。
发病期(控制病情)
戊唑醇(43%悬浮剂):3000-4000倍液,配合叶面肥(如氨基酸、腐殖酸)喷雾,增强抗逆性。
吡唑醚菌酯(25%悬浮剂):2000倍液 + 中生菌素(3%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兼具杀菌和营养调节作用。
辅助调节剂
喷施 芸苔素内酯(0.01%水剂)或 赤霉酸(按说明书稀释),调节果实发育,减轻生理性缩果。
三、注意事项
用药安全
严格按照农药说明书浓度使用,避免高温时段喷药,防止药害。
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轮换使用,延缓抗药性。
关键时期防控
重点防控时期为幼果期至膨大期(7-8月),雨后及时补喷。
综合防治
结合清园(清除病果、病枝)、土壤消毒(生石灰或微生物菌剂)等措施,减少病原菌基数。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降低冬枣缩果病的发生概率。若病害严重,建议咨询当地农技部门进行实地诊断,制定针对性方案。
本网站中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邮箱:tdaz599@163.com,作者:农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zhjgg.cn/15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