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的鱼池好不容易建起来了,心爱的锦鲤也给买回来了,本以为可以安安心心的,喂鱼赏鱼,可是不知道为什么鱼池里的水没几天就变绿了。不仅影响了鱼池的美观还威胁到了鱼儿的健康。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几种预防和解决室外鱼池绿水的方法。如何处理?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鱼塘水变绿的原因
1、微生物繁殖
过量投喂饲料,部分剩余食物被微生物分解,使得池塘内的小球藻数量增多,微生物大量繁殖,最终导致水体变绿。
2、水体富营养化
管理不当,投喂量过多,导致水体氮、磷等营养盐严重过剩,发生严重的富营养化现象,此时藻类会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3、PH值过高
水体的PH值过高时会严重缺少二氧化碳,导致硅藻等有益藻类无法繁殖。
二、鱼塘水变绿的危害
1、容易倒藻
倒藻的危害养殖户们都知道,耗氧、烂底和恶化水质,哪一项都让养殖户很头疼。发绿发浓的池塘里面有大量的藻类,一旦遇到突发的阴雨天气,就会造成藻类大量死亡,发生倒藻,造成经济损失。
2、容易缺氧
池塘发绿就意味着池塘里藻类过多,虽然白天光合作用很强,但是到了夜晚,藻类见不到阳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与小龙虾争夺氧气。河蟹在夜间很容易缺氧,从而导致浮头上草。
三、浓绿水老绿水的危害
浓绿水、老绿水等是以绿藻为主的水体,藻类生物量高,在强光照、高水温水体中的光合作用强度大,同样相应地在夜晚或阴天时,其呼吸代谢量也大。导致水体的多种指标在一天24小时内大幅度波动,引起对虾应激等危害。同时藻类的大量、快速增殖,对水体的营养盐需求较高,当水体肥力不稳定或营养不平衡时,藻类常大起大落,生命周期短,倒藻频繁,从而导致死藻毒素不断周期性地释放到水体,影响对鱼虾生长。具体来说,其危害有以下几点:
1、水体pH值波动幅度大:一般这种情况下PH值都偏高,常常达到9.2以上,白天的高pH环境对鱼虾鳃丝的渗透压调节进行压迫,容易造成鳃肿,并进而造成生理性缺氧。
2、水体溶氧分层:上层饱和下层不足,尤其晚上藻类呼吸量大,严重时可引起鱼虾缺氧和死亡。
3、水体理化指标日波动大:易引起对虾蛻壳异常、抵抗力下降等问题,续发急性偷死。
4、倒藻频繁:因为藻类生物量极大,营养物有限,由于老年的藻类占据了大部分,整个藻类的抗应激能力很差,当外界环境或者天气的剧烈变化容易诱发藻类大量死亡(俗称倒藻),造成水质的剧烈变化,给养殖带来影响。
5、虾塘对虾肠炎白便增加,倒藻后死藻、藻毒素持续释放水体,对虾误食产生肠炎、白便等消化问题。
6、这种水质,如不及时处理,整体容易向黑褐色水和转水的方向发展,水色变得暗黑色或者乳白色,随着浮游植物的大量死亡和有机质的分解,水质变得澄清,池水变得腥臭,有毒物质不断积累,养殖水体的水质指标(溶氧,氨氮,亚硝酸盐等)严重恶化,常常引发池鱼浮头甚至死鱼。
四、形成浓绿水老绿水的原因:
养殖中后期或高密度水产养殖中,水体富营养化、且水体营养又不平衡,加上气温高、光照强、水体中存在的藻类结构品种单一等综合因素而引起。
处理措施:
1、适当物理遮阳和络合沉降:我们首先应该可以采用物理遮光的方法,来降低光合作用强度,例如外塘可用腐殖酸钠常规用量遮光,冬棚可采用生物解毒泼洒剂有机络合絮凝,提高透明度;
2、培育优质菌相:既然叫浓绿水,说明绿藻占优势,可以补充硅藻来促进藻相的多样化;
3、平衡水体营养:根据水体营养情况,补充互补营养元素,象这种浓绿水老绿水,除了总氮高,还有水体营养不平衡造成,如碳氮比,碳磷比,这样平衡水体营养后,可以适合多藻种繁殖,还有就是保持水体持续肥力的补充,可保证藻类生长稳定,稳定水质,并形成稳定的水体藻相菌相生态平衡;
4、注重调水改底,定期使用活菌分解水体有机质,使用活菌时注意增氧;定期改底,如每隔10天使用一次底好改底,分解池塘底部的粪便残饵等有机杂质。
五、鱼塘水变绿防治方法
1、生物控制
(1)将适量的水蚤投放至池塘,水蚤会将小球藻当作食物,经过一段时间即可起到抑制效果。
(2)需注意,投放时池塘内不能存在以水蚤为食的鱼类。
2、盐度控制
小球藻是窄盐生物,对盐分的浓度变化较敏感,向水中加盐也能起到一定除藻效果。
3、使用除藻剂
(1)使用硫酸铜等除藻剂,经过稀释后再进行全池泼洒,翌日再换掉1/2的水质。
(2)部分除藻剂带有毒性,对鱼类、水草均会造成危害,用药时应谨慎。
4、减少投喂
(1)控制饲料的投喂量,避免水体富营养化。
(2)在鱼塘上搭建遮阳棚,减少阳光直射,这样可抑制小球藻的繁殖。
5、稳定水质
定期消毒,定期注入新水,并将底层的污水换掉一部分,新水的温度要与池塘水的温度保持一致。
本网站中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邮箱:tdaz599@163.com,作者:农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zhjgg.cn/1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