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干腐病是一种主要危害主干及主枝的真菌性病害,其发生与树势衰弱密切相关,尤其在树龄较大、管理粗放的果园易发。以下是该病害的核心症状及系统防治方案:
一、典型症状
初期特征:病斑以气孔为中心向外突起,呈暗褐色,表面湿润,皮层下可见黄色黏稠胶液渗出。病斑形态不规则,多局限于皮层,但在老龄树上可深入木质部。
中期发展:病斑逐渐干缩凹陷,颜色转为黑褐色,并伴随明显纵向或横向裂缝。
后期表现:病斑表面密布梭形或近圆形小黑点(病原菌子座),直径1~8毫米,部分密集排列于树皮裂缝处。多年受害植株树势严重衰退,可导致整枝或全株枯死。
二、综合防治技术
栽培管理强化
肥水调控:丰产期后增施有机肥,结合平衡施肥(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提升树体抗病力。
清园措施:冬季彻底清除病死枝干及病残体,集中焚烧以阻断病原传播链。
伤口防护:及时防治蛀干害虫(如天牛),减少机械损伤,修剪后对切口涂抹保护剂。
病斑外科处理
早春加强巡检,发现初期病斑立即刮除至健康组织,刮治工具需消毒。
伤口使用402抗菌剂50倍液或40%福美胂可湿性粉剂50倍液消毒,后涂波尔多液(硫酸铜:石灰:水=1:3:15)封闭保护。
药剂防控体系
萌芽前防控:全树喷洒40%福美胂可湿性粉剂100倍液,重点处理主干及大枝,杀灭越冬菌源。
生长期保护:交替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与50%硫悬浮剂500倍液,喷施时确保枝干均匀着药,间隔期15~20天。
注意事项:需严格区分干腐病与腐烂病,后者病部具酒糟味且孢子角呈红褐色。防治关键在于维持树势健壮,避免过度负载及冻害,雨季及时排涝降低园内湿度。
本网站中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邮箱:tdaz599@163.com,作者:农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zhjgg.cn/15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