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中后期的管理(通常指花铃期至吐絮期)是决定产量和品质的关键阶段。以下是科学的管理技巧及常见误区规避建议,供参考:
一、中后期管理核心技巧
水肥精准调控
花铃期(需肥水高峰期):
重施花铃肥:氮磷钾均衡(如高氮高钾复合肥),避免单一施氮。
滴灌棉田少量多次,沙质土分2-3次追肥。
结合叶面喷施硼肥、磷酸二氢钾,防蕾铃脱落。
吐絮期:控氮补钾,喷施0.3%磷酸二氢钾促早熟。
误区规避:忌大水漫灌导致根系缺氧,雨后及时排涝。
植株调控与整枝
打顶时间:根据品种和积温调整,黄河流域棉区一般在7月15-25日(留果枝8-10层),新疆棉区略早。
去无效枝叶:剪除无铃老叶、空枝,改善通风透光,但避免过度修剪影响光合。
误区规避:旺长棉田不可盲目化控,过量缩节胺会导致僵苗。
病虫害绿色防控
重点防治对象:棉铃虫、盲蝽象、黄萎病、红叶茎枯病。
防治策略:
棉铃虫:性诱剂+甲维盐/茚虫威(避开授粉期)。
黄萎病:提前滴灌枯草芽孢杆菌,发病初期用氯溴异氰尿酸。
避免广谱杀虫剂滥用,保护天敌(草蛉、瓢虫)。
防早衰与促早熟
防早衰:吐絮期保持土壤持水量50%-60%,脱肥棉田补施盖顶肥(尿素3-5kg/亩)。
催熟技术:贪青棉田在初霜前20天喷乙烯利(40%水剂300倍液),温度低于20℃时禁用。
二、常见误区及科学对策
误区:盲目增加密度
问题:过度密植(>1.5万株/亩)导致中下部烂铃。
对策:北疆机采棉密度1.2-1.4万株/亩,长江流域稀植大棵(0.3-0.5万株/亩)。
误区:氮肥过量导致贪青晚熟
问题:后期氮肥过多,棉株徒长、铃壳增厚。
对策:花铃期后控氮,吐絮期喷施1%尿素+2%硫酸钾促脱叶。
误区:忽视中微量元素
问题:缺硼导致“蕾而不花”,缺钾引发红叶茎枯病。
对策:基肥加施硼砂1kg/亩,花铃期叶面补钾。
误区:催熟剂使用不当
问题:乙烯利过早喷施导致减产,过晚无效。
科学用法:棉株顶部铃期40天以上,气温稳定>20℃时使用。
三、关键农事提醒
花铃期:雨后及时中耕防倒伏,摘除僵烂铃集中处理。
吐絮期:机采棉需在脱叶率>90%时采收,手摘棉分次收摘。
总结
中后期管理需兼顾“促”与“控”,平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建议结合当地气候、品种特性制定方案,必要时咨询农技部门进行叶片营养诊断,实现优质高产。
本网站中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邮箱:tdaz599@163.com,作者:农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zhjgg.cn/15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