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峡江县“烤烟-粳稻”高产高效种植技术通过优化作物轮作模式,结合区域光温资源与土壤特性,实现了产量与效益的双重提升。其核心技术要点如下:
一、栽培模式特点与优势
周年生产布局:烤烟采用大拱棚育苗结合膜下移栽技术,于3月上中旬移栽,较传统早稻提前40天,7月20日前完成采收;晚粳稻则推迟至6月下旬至7月初播种,成熟期延至10月底至11月上旬,较晚籼稻延长约10天。该模式总生育期延长50天,充分利用赣中地区秋季光温资源,改善粳稻灌浆期的生态条件。
产量提升机制:通过水旱轮作促进土壤结构改良,晚粳稻有效穗数增加,穗粒数显著提高。核心示范区实测显示,“烟-粳”模式晚粳平均产量达722.7 kg/667 m²,较“烟-籼”模式增产211.2 kg,较“籼-粳”模式增产70.3 kg。
二、关键栽培技术
品种选择
烤烟主推云烟87、K326等品种,实行“一乡一品”种植策略,保障品质统一性。
粳稻优选耐寒性强、灌浆期长的晚熟品种,适应延迟播种需求。
烤烟标准化种植
育苗管理:湿润育苗培育壮苗,要求苗龄70天,茎高8-10 cm,茎粗0.5-0.7 cm,根系发达且无病虫害。假植育苗阶段采用营养袋移栽,通过温湿度调控炼苗。
平衡施肥:中等肥力田块每亩施纯氮8-9.5 kg,有机肥供氮占比20%-30%,硝态氮比例40%。基肥采用深沟条施(深度≥15 cm),移栽后35天内分4次追施,避免氮肥过量导致贪青。
粳稻配套技术
茬口衔接:烤烟采收后及时整田抛秧,缩短农耗期。
养分利用:前茬烤烟田磷钾残留量较高(纯氮施用量9.0 kg/667 m²,N:P:K=1:1:3),可减少粳稻基肥投入,重点补充分蘖期氮肥。
病虫防控:烟叶残体还田释放烟碱抑制虫害,水旱轮作减少土传病害,结合代森锰锌等药剂进行苗期防护。
三、生态与经济效益
土壤改良:烤烟田耕层深厚(15-20 cm)、有机质含量≥2.5%,通过秸秆还田进一步提升肥力,缓解当地土壤板结酸化问题。
综合效益:该模式较传统“籼-籼”种植纯收入增加22,530元/hm²(约合1502元/亩),且通过延长生育期改善稻米食味品质,符合绿色高效农业发展方向。
该技术体系通过时空资源配置优化与养分循环利用,为相似生态区粮经作物协同增产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路径。
本网站中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邮箱:tdaz599@163.com,作者:农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zhjgg.cn/15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