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水稻卷叶虫(如稻纵卷叶螟、稻显纹卷叶螟等)特效杀虫剂是确保防治效果、减少农药残留和保护环境的关键。以下是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一、识别虫害,精准用药
确认虫种
水稻卷叶虫幼虫会吐丝将叶片卷成筒状,啃食叶肉,导致叶片枯白。准确识别虫种(如稻纵卷叶螟、显纹卷叶螟)后,选择针对性的药剂。
若不确定虫害种类,可咨询当地农技部门或通过植保APP拍照识别。
把握防治适期
最佳时期:在幼虫孵化初期(1-2龄)或卵孵化高峰期施药,此时幼虫抗药性弱,卷叶前易接触药剂。
监测虫情:通过田间观察(每丛稻有1-2头幼虫)或测报灯监测成虫发生高峰,提前3-5天用药。
二、选择高效低毒药剂
推荐药剂
双酰胺类:氯虫苯甲酰胺(康宽)、四氯虫酰胺(垄歌)
→ 内吸性强,持效期长,对低龄幼虫高效。
抗生素类:甲维盐(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 触杀和胃毒作用,渗透性强,适合高龄幼虫。
其他类:虫螨腈、茚虫威、乙基多杀菌素、苏云金杆菌(Bt)等。
注意事项
轮换用药: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同一类药剂,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
复配增效:高龄幼虫可复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如甲维盐+茚虫威)。
三、科学配药与施药
配制方法
按说明书剂量稀释,避免过量或不足。建议二次稀释:先用少量水配成母液,再兑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添加助剂(如有机硅、橙皮精油)可增强药液附着性,提高防效。
喷洒技巧
时间选择:晴天上午9点前或下午4点后施药,避开高温强光(降低药效和药害风险)。
喷施部位:重点喷洒水稻中下部叶片,确保药液覆盖卷叶虫藏匿处。
器械选择:使用雾化效果好的电动喷雾器或无人机,确保药液均匀分布。
四、安全与环保措施
安全间隔期
最后一次施药到水稻收获的间隔期需符合国家标准(一般7-15天,具体参考药剂说明)。
防护措施
施药时穿戴防护服、口罩、手套,避免药液接触皮肤或吸入。
施药后彻底清洗器械,剩余药液不可倒入水源或农田。
环境友好
避免在雨天或大风天施药,防止药液流失或飘移污染环境。
保护天敌(如赤眼蜂、蜘蛛),减少对生态的破坏。
五、综合防治,减少依赖
农业措施
合理密植、科学施肥(避免过量氮肥),增强水稻抗虫性。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病残体,减少虫源。
生物防治
释放赤眼蜂(寄生卷叶虫卵)或喷洒Bt(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农药。
六、常见问题解答
药效差?
→ 检查是否错过防治适期、药剂复配不当或喷雾不均匀。
卷叶后如何处理?
→ 若已严重卷叶,可人工摘除虫苞并补喷药剂。
抗药性管理
→ 每年更换药剂类型,避免连续使用同一成分超过2次。
通过以上方法,可高效防治水稻卷叶虫,同时降低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风险。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当地植保部门指导,灵活调整防治方案。
本网站中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邮箱:tdaz599@163.com,作者:农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zhjgg.cn/15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