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苗期(从出苗到拔节阶段)是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田间管理的核心在于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为后期高产奠定基础。以下是苗期管理的关键技巧:
一、查苗补苗,确保全苗
及时查苗:出苗后3-5天检查田间出苗情况,发现缺苗断垄及时补种或移栽。
补苗方法:
带土移栽:从苗密处带土移栽补缺,确保成活率。
催芽补种:对缺苗严重地块,浸种催芽后补种,缩短出苗时间。
二、间苗定苗,合理密植
间苗时间:3-4叶期间苗,去除弱苗、病苗和过密苗。
定苗时间:5-6叶期定苗,按品种要求留苗(通常每亩4000-5000株)。
注意事项:避免苗期过密导致光照不足、根系竞争,影响壮苗形成。
三、中耕除草,促根壮苗
中耕松土:苗期进行2-3次中耕,深度由浅(5-6cm)到深(10-12cm),破除土壤板结,促进根系下扎。
化学除草:
出苗前:使用封闭除草剂(如乙草胺)控制杂草。
苗后除草:3-5叶期选用烟嘧磺隆、硝磺草酮等安全性高的除草剂,避开高温时段喷施。
四、水肥管理,平衡促长
水分管理:
苗期需水量较少,保持土壤湿润即可,干旱时小水轻灌,避免大水漫灌。
多雨地区注意排水防涝,防止根系缺氧烂根。
科学追肥:
基肥不足时,4-5叶期追施“提苗肥”,每亩施尿素5-8公斤或高氮复合肥10公斤。
弱苗可喷施0.3%磷酸二氢钾+0.1%锌肥叶面肥,促苗转壮。
五、病虫害防治,保苗护叶
主要病虫害:
虫害:地老虎、金针虫(地下害虫),蚜虫、玉米螟(地上害虫)。
病害:苗枯病、褐斑病、顶腐病等。
防治措施:
播种前用吡虫啉、噻虫嗪等药剂拌种,预防地下害虫。
苗期发现地老虎,用敌百虫毒饵诱杀或辛硫磷灌根。
病害初期喷施多菌灵、苯醚甲环唑等杀菌剂,重点喷施茎基部。
六、控旺防倒,培育壮苗
控旺时机:6-8叶期(拔节前)对旺长田块喷施矮壮素(如乙烯利),控制节间伸长。
深中耕断根:结合中耕切断部分表层根,促进根系下扎,增强抗倒伏能力。
七、防灾减灾措施
防涝抗旱:及时清理沟渠,确保排灌畅通;干旱时采用滴灌或喷灌补水。
雹灾后处理:受灾后及时补施速效氮肥,并松土增温,促进恢复生长。
防风护苗:大风后及时扶正倒伏幼苗,培土固根。
总结
玉米苗期管理需“早管细管”,通过促根、壮苗、防病虫、防灾等综合措施,确保苗齐、苗匀、苗壮,为中后期高产稳产打下基础。同时需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和品种特性灵活调整管理方案。
本网站中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邮箱:tdaz599@163.com,作者:农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zhjgg.cn/15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