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炭疽病识别与防控技术要点
一、病害识别特征
果实症状
幼果期:果面出现暗褐色水渍状斑块,发育停滞并萎缩硬化,后期形成凹陷的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产生轮纹状排列的粉红色至橘红色分生孢子团。
膨大期至成熟期:病斑显著凹陷,呈同心环状皱缩,严重时融合成不规则大斑,最终果实腐烂脱落或干缩为僵果残留枝头。
枝梢症状
新梢病斑初期为暗绿色水渍状,渐变为褐色椭圆形凹陷斑,边缘呈红褐色。潮湿时表面产生橘红色分生孢子盘,病梢常向一侧弯曲,环绕枝条一周后导致上部枯死。
叶片症状
叶片受害后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淡褐色病斑,后期转为灰褐色并穿孔。嫩叶以主脉为轴向正面卷曲成筒状,严重时萎蔫干枯。
二、综合防控策略
农业防治
清园管理:冬季修剪后彻底清除病枝、僵果、落叶及杂草,集中焚烧或深埋,减少越冬菌源。生长期及时摘除病果。
水肥调控:加强果园排水以降低湿度,增施腐殖酸有机肥及磷钾肥,增强树势抗病能力。避免种植过密及挂果超负荷。
化学防治
萌芽前处理:喷施5波美度石硫合剂混合0.3%五氯酚钠,消灭越冬病原。
生长期保护:落花后至幼果期(4月中旬至5月上旬关键期)交替使用5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50%多菌灵500-1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世高)1000-2000倍液,每隔7-10天喷施一次,连续5-6次。
注意事项:避免在生长期使用铜制剂,以防药害。
环境控制
避免花期及幼果期遭遇低温多雨气候时加重病害,果园需提前做好排水及通风管理。对早熟品种应加强监测,适时调整防治频率。
注:病害发生与温湿度密切相关,25℃左右高湿环境易导致分生孢子扩散。建议结合果园实际,优先采取预防性措施,降低病原基数。
本网站中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邮箱:tdaz599@163.com,作者:农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zhjgg.cn/15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