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实现玉米高产种植,需要从品种选择、土壤管理、水肥调控、种植密度、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综合管理。以下是关键要点及实用技巧:
一、品种选择
适应当地气候:选择抗逆性强、高产潜力大的品种(如抗旱、抗倒伏、抗病虫害的品种)。
生育期匹配:根据当地无霜期选择生育期合适的品种,避免早霜影响成熟。
优质种子:优先选择经过审定、发芽率高(≥90%)、纯度高的包衣种子,预防苗期病害。
二、土壤准备与整地
土壤条件:玉米适合土层深厚(≥30cm)、有机质含量高(≥1.5%)、pH值6-7的中性土壤。
深耕深松:秋季深耕25-30cm,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秸秆还田:前茬作物秸秆粉碎后翻压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
起垄覆膜:干旱地区可采用垄作覆膜技术,提高地温、保墒抑草。
三、科学播种
适时播种:
春玉米:地温稳定在10-12℃时播种(北方4月下旬至5月初)。
夏玉米:麦收后抢墒早播(6月上中旬),避免生长期不足。
播种深度:3-5cm,墒情差时可适当加深至5-7cm。
合理密植:
平展型品种:每亩3000-3500株。
紧凑型品种:每亩4000-4500株。
根据土壤肥力调整,肥地宜密,瘦地宜稀。
四、精准施肥
基肥为主: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5吨,配合复合肥(N-P₂O₅-K₂O=15-15-15)40-50kg。
分期追肥:
拔节期(6-8叶):追施氮肥(尿素10-15kg/亩)。
大喇叭口期(10-12叶):追施尿素20-25kg/亩,促进穗分化。
抽雄后:喷施0.2%磷酸二氢钾+0.1%硼肥,防秃尖、增粒重。
微肥补充:缺锌地区每亩基施硫酸锌1-2kg,预防“白化苗”。
五、水分管理
关键需水期:
播种期:保证土壤湿度60-70%,确保出苗整齐。
拔节至抽雄期:需水量占全生育期50%,干旱时及时灌溉。
灌浆期: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导致籽粒不饱满。
排水防涝:多雨地区注意开沟排渍,防止根系缺氧。
六、病虫害综合防治
主要病害:
大斑病/小斑病:抽雄期喷施苯醚甲环唑或嘧菌酯。
茎腐病:拔节期用多菌灵灌根预防。
主要虫害:
玉米螟:大喇叭口期撒施辛硫磷颗粒剂或释放赤眼蜂。
蚜虫/蓟马:喷施吡虫啉或噻虫嗪。
草害防控:播后苗前用乙草胺封闭除草,苗后3-5叶期用烟嘧磺隆定向喷雾。
七、关键农艺措施
化学调控:拔节期喷施矮壮素(如30%胺鲜酯·乙烯利),控制株高防倒伏。
去雄授粉:抽雄期隔行去雄(减少养分消耗),辅助人工授粉提高结实率。
适时晚收:玉米苞叶变白、籽粒乳线消失(黑层形成)时收获,可增产5-10%。
八、现代技术应用
精准农业:利用土壤传感器监测墒情,无人机喷药施肥。
滴灌/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肥利用率。
气候预警:关注极端天气(如干旱、暴雨)提前应对。
注意事项
轮作倒茬:避免连作,减少土传病害(如丝黑穗病)。
及时查苗补苗:出苗后及时补种或移栽,保证群体均匀。
全程记录:记录播种、施肥、用药时间,便于分析优化。
通过以上技术集成,结合当地实际调整管理措施,玉米亩产可达600-800公斤(黄淮海夏玉米)或800-1000公斤(东北春玉米)。
本网站中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邮箱:tdaz599@163.com,作者:农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zhjgg.cn/15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