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穗部出现“灰包”(通常指玉米黑粉病或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长中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由真菌侵染引起。以下是具体原因及防治方法:
一、玉米穗长灰包的原因
病原菌感染
玉米黑粉病(病原菌:Ustilago maydis):病菌通过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玉米穗、茎、叶等部位,形成灰白色瘤状物(灰包),内部充满黑色孢子粉。
玉米丝黑穗病(病原菌:Sporisorium reilianum):病菌侵染穗部,导致果穗完全被破坏,形成灰黑色粉状孢子堆。
环境条件
高温高湿:25~30℃的温暖湿润环境利于病菌繁殖。
连作重茬:长期连作导致土壤中病菌积累。
植株损伤:虫害、风雨或农事操作造成的伤口易被病菌侵入。
栽培管理不当
种植密度过大,通风透光差。
氮肥过量,磷钾肥不足,植株抗病性降低。
未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病菌在土壤中越冬。
二、预防与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
轮作倒茬:与非禾本科作物(如大豆、花生)轮作2~3年,减少土壤病菌。
选用抗病品种:如“郑单958”、“先玉335”等抗黑粉病品种。
清除病残体:及时摘除并焚烧田间病穗,避免病菌扩散。
合理密植:根据品种要求控制密度(一般每亩3500~4500株),改善通风透光。
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控制氮肥用量,适当补充磷钾肥(如每亩施硫酸钾10~15公斤)。
避免机械损伤:农事操作时减少植株伤口,及时防治玉米螟等害虫。
2. 化学防治
种子处理: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0.3%~0.5%)或12.5%烯唑醇悬浮剂拌种。
土壤消毒:重病田播种前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2~3公斤/亩)拌细土撒施。
发病初期喷药: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喷雾,重点喷施果穗。
3. 生物防治
使用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等微生物菌剂,抑制病原菌繁殖。
三、注意事项
灰包破裂后,孢子会随风传播,需及时清除病穗并深埋。
避免用病株饲喂牲畜,病菌孢子可能通过粪便传播。
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通过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降低玉米穗部灰包病的发生率,保障玉米产量和品质。
本网站中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邮箱:tdaz599@163.com,作者:农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zhjgg.cn/15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