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苗期早疫病和晚疫病是两种常见的病害,对幼苗生长威胁较大。以下是它们的症状特点和防控措施:
一、早疫病(由真菌 Alternaria solani 引起)
症状特点:
叶片:初期出现暗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边缘深褐色,中央灰白色,有明显同心轮纹。
茎部:茎基部或分枝处出现褐色凹陷病斑,严重时导致幼苗倒伏。
环境条件:高温高湿(25-30℃)时易发,尤其在通风不良、密植的苗床中传播快。
防控措施: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播种前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消毒。
苗床消毒:用多菌灵或福美双处理土壤。
控制湿度,避免叶片长时间结露,合理通风。
轮作:与非茄科作物(如豆类、玉米)轮作2-3年。
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喷施代森锰锌、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等药剂,7-10天一次,连喷2-3次。
二、晚疫病(由卵菌 Phytophthora infestans 引起)
症状特点:
叶片:初期叶尖或叶缘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湿度高时病斑边缘有白色霉层(病原菌孢子囊)。
茎秆:茎部出现黑褐色条斑,严重时软化腐烂,幼苗萎蔫枯死。
环境条件:低温高湿(15-22℃,相对湿度>90%)易爆发,雨后或连阴天传播迅速。
防控措施:
农业防治:
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避免连作。
控制种植密度,及时摘除病叶病株,减少病原残留。
采用滴灌或膜下灌溉,降低田间湿度。
化学防治:
发现病株立即喷施甲霜灵、霜脲氰、烯酰吗啉等药剂,重点喷施茎基部和叶背。
保护性药剂:代森锰锌、氰霜唑等,雨后补喷。
三、综合管理建议
监测预警:定期检查幼苗,发现病株及时隔离处理。
增强抗性:平衡施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
生物防治:使用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等生物菌剂预防病害。
避免交叉感染:操作工具消毒,减少人为传播。
注意事项
早疫病和晚疫病症状易混淆,需结合环境条件和病原特征准确诊断。
化学药剂需轮换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
阴雨天气优先选用内吸性药剂,晴天选用保护性药剂。
通过综合防控措施可有效降低病害发生,保障西红柿幼苗健康生长。
本网站中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邮箱:tdaz599@163.com,作者:农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zhjgg.cn/15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