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葡萄树冬季如何修剪
1、针对一年生枝的修剪
当年抽生的新梢落叶后称为一年生枝,来年可抽生营养新梢(营养枝)或带有果穗的结果新梢(结果枝)。它可以作为扩大架面的延长枝、安排结果部位的结果母枝。依其冬季修剪时所剪留的长度,习惯上分为:极短梢(留1个芽)、短梢(2-3芽)、中梢(4-5芽)、长梢(剪留6芽以上)、超长梢(10芽以上)。葡萄的枝条,尤其是一年生枝,只有在节的隔膜处才是实的,修剪时应在隔膜处下剪,可以使剪口芽得到保护,免受伤口过近、低温、干旱、大风的危害。具体运用时,要根据以下情况区别对待。
(1)品种。欧亚种群中的一些品种,如龙眼、美人指、克伦生无核等,作为结果母枝用时,应以中、长梢修剪为主,修剪时母枝要多留些芽;反之,生长势较弱的品种,如玫瑰香、维多利亚、黑彼诺等,结果母枝的修剪可以少留1-2个芽,以短、中梢为主。
(2)枝长的粗壮程度。理想的结果母枝的粗度应为0.8-1.2厘米,并不是枝条越粗越好!由于太粗的枝条,往往是徒长性的,其上所生长的芽眼发育会差些。在同一个品种中,较粗壮的枝条修剪时应多留芽,反之,较弱的枝条则留芽少。
(3)枝条着生的部位。处于架面外围,并有发展空间时,应长留;如处于结果母枝(部位)下方,采用双枝更新作为预备枝时,必须短留。对于单篱架架面上部的结果母枝,不需要再扩大架面时,再壮的枝也应短留,以免结果部位迅速上移。在多年生蔓上,由隐芽发出的枝通常比较纤弱,培养作结果部位时,应短剪保留(1-2芽),使其由弱转强。
(4)夏秋的天气状况。夏秋季节正是葡萄花芽进一步分化的重要时刻,如值连阴,雨水多,花芽形成的节位会提高,为确保第2年的产量,冬季修剪时,就应考虑适当多留1-2个芽。
(5)葡萄园的立地条件。土壤瘠薄,肥水条件较差的葡萄园,冬剪时应适当少留结果母枝和芽量;反之,地壮,综合管理比较到位的葡萄园,母枝可以多留和长留,但不可太多和太长,过量会适得其反。
(6)树势。通常而论,壮树可多留、长留,反之,弱树应少留和短留。但是葡萄是一种特别敏感的树种,对于弱树,只要今后善待管理,当年就会有较好的转机。
2、对多年生枝蔓
多年生蔓是葡萄的骨架,枝蔓组织比较疏松,枝条剖面显示,其髓部占比重大,对疏枝反应特别敏感,连片疏枝非常容易削弱树势,尤其对多年生蔓切忌出现对口的伤疤!葡萄的修剪应掌握“宜堵不宜疏”。并根据蔓的生长情况区别对待。
(1)蔓龄。1-2年生的幼蔓,生长势较旺,为扩大架面和增加结果部位,可以适当多留枝、长留芽。而蔓龄在5-6年生的蔓,应着重注意利用蔓后部的壮枝进行回缩更新或利用萌蘖培养成蔓。
(2)蔓的生长姿态。在一株葡萄树上,直立生长的蔓生长较强旺,而水平生长的蔓,往往比较中庸或弱。为平衡全树的树势往往采取弱蔓直立,让其转强,而对于强蔓可以加大其角度,使其由强转弱,进而使全树生长势平衡。
(3)蔓上母枝分布状况。在多年生的蔓上,如其后部有壮枝,可以采取回缩的方式进行更新复壮。但在生产中更多的是蔓的先端还有较壮的枝,而在蔓的下部或后部已经出现光秃,对于这种弱蔓,可以将后部光秃部位的蔓压入土中,让其长出根系(增加根量),到冬季可根据树体生长状况,将其与母体分离或继续保留培养。
(4)已明显地失去经济效益的衰秃主蔓,应彻底疏去。疏蔓时,锯口要在地面以下,锯口要光滑,可用锋利的刀削平,能涂以保护剂。
3、葡萄修剪的特殊点
葡萄是一种蔓性果树,年生长量大,喜光,但它没有强大的木质部,而髓部却占非常大的比重,这就决定了葡萄修剪与众多其他果树的不同点。简而言之有3点,即“单位架面的留枝量宜稀不宜稠;对枝蔓的修剪宜堵不宜疏;修剪一年生枝时,应从节上隔膜处下剪”。
二、葡萄树何时移栽
1、移栽时间
(1)葡萄树移栽时间最好选在秋季落叶后,此时生长缓慢,移栽对自身的影响较小,并且经过一个冬天的时间,能使根系愈合,恢复生长。
(2)秋栽的葡萄苗春季不需缓苗,萌芽时间比春栽的提早20—30天,有的当年就能开花结果,第二年就能普遍结果,而春季栽植的葡萄苗第二年有少数植株见果,第3年才能进入结果期。
2、移栽方法
(1)在移栽葡萄树之前,可提前挖好坑穴,准备好栽种的位置,将葡萄树适当处理一下,剪掉多余的枝叶,修剪多余的侧枝,之后扶正栽种到坑穴中。
(2)葡萄树栽种前需要进行整地挖沟,平整土地,按确定的行向和行距,挖栽植沟,沟宽80-100厘米,沟深60-80厘米。
(3)挖沟时应注意将表土与心土分开堆放。施足底肥,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4000公斤,磷肥100公斤。底肥施与栽植沟内,分两层施,土肥结合,心土填于底层,表土填于畦面。
本网站中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邮箱:tdaz599@163.com,作者:农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zhjgg.cn/20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