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稻纹枯病的发病特征与防治指南
一、病害的“隐形杀手”:发病特征
水稻纹枯病,俗称“烂脚瘟”,像一位潜伏在水稻田里的“破坏者”。它最爱在高温高湿的夏季“作案”,尤其当气温徘徊在22-28℃、湿度超过90%时,病菌便悄然活跃。
初期症状:
叶鞘:靠近水面的叶鞘先“遭殃”,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点,像被墨水晕染的云纹,边缘模糊,中部逐渐褪为灰白色。
叶片:病斑如同被风吹散的云雾,边缘褐色,中间透明,严重时整片叶子枯黄腐烂,仿佛被火烤过。
后期危害:
若放任不管,病菌会“攀爬”至茎秆和穗部,导致茎秆易折、稻穗抽不出,甚至形成“白穗”,减产可达30%。湿度大时,病斑上还会长出白色菌丝团,像撒了一层霉粉。
二、防治的“组合拳”:农业+药剂
1. 农业防治:从源头“断粮”
打捞菌核:春耕时深水灌田,用网兜打捞漂浮的菌核(病菌的“种子”),集中销毁。
科学管水:遵循“浅水分蘖、晒田控湿、后期湿润”原则,避免长期深灌(见表1)。
合理密植:株距如“排队”,南北走向种植,通风透光,减少病菌“藏身地”。
表1:水稻不同生长期水分管理
| 生长阶段 | 水深控制 | 作用 |
|———-|——————-|———————–|
| 分蘖期 | 3-5厘米浅水 | 促分蘖,抑菌繁殖 |
| 孕穗期 | 晒田至微裂| 控湿度,强根系|
| 抽穗期 | 2-3厘米浅水 | 保灌浆,防早衰 |
2. 药剂防治:精准“狙击”
关键时期:分蘖末期(封行前)和孕穗期(病丛率超15%时)。
推荐药剂:
生物类:井冈霉素(“老牌卫士”)+枯草芽孢杆菌(增效搭档)。
化学类:苯甲·丙环唑(控病促壮)、肟菌·戊唑醇(一药多防)。
小贴士:喷药时对准稻株基部,像“雨露均沾”般覆盖叶鞘,避免高温时段施药。
三、预防的“智慧经”
选抗病品种:如“中优早81号”,茎秆硬朗,叶窄如剑,病菌难入侵。
平衡施肥:氮肥像“糖果”,贪多易徒长;增施钾肥(如草木灰),稻株更“健壮”。
比喻:防治纹枯病如同“养孩子”,既要勤观察(早发现病斑),又要严管教(科学管理),才能收获“健康稻娃”。
本网站中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邮箱:tdaz599@163.com,作者:农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zhjgg.cn/20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