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拌种用药指南:从源头守护麦田健康
春风吹过田野,又到了小麦播种的黄金时节。但许多农户发现,苗期的蚜虫和病害像“隐形杀手”一样,悄无声息地啃食着丰收的希望。其实,只需在播种前做好药剂拌种这一关键步骤,就能事半功倍地解决问题。今天,我们就用宁夏吴忠市农户老张的案例,带您解锁科学拌种的秘诀。
一、拌种:小麦的“第一件防护衣”
老张去年种了50亩春小麦,播前用吡虫啉拌种,苗期蚜虫减少了70%,条锈病也未见踪影。他笑着说:“拌种就像给娃打疫苗,花小钱防大病!”确实,拌种能同时防治土传病害、地下害虫和气传病害,成本仅为后期喷药的1/3。
为什么拌种效果好?
双管齐下:药剂包裹种子后,随根系生长形成保护圈,蚜虫吸食汁液时会中毒,病菌侵染时被杀菌剂阻断。
环保高效:减少后期农药使用量,避免“虫来才打药”的被动局面。
二、对症下药:蚜虫与病害的“克星清单”
不同地区病虫害组合不同,需“量体裁衣”。以下是经过验证的药剂搭配方案:
防治对象 | 推荐药剂 | 用量(每100公斤种子) | 兼治效果 |
---|---|---|---|
蚜虫+地下害虫 | 600克/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 | 600-700克 | 金针虫、蛴螬 |
条锈病+白粉病 | 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 | 30-45毫升 | 全蚀病、黑穗病 |
混合发生区 | 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 | 200-600毫升 | 蚜虫、全蚀病、散黑穗病 |
注:拌种时可添加芸苔素内酯(如“碧护”),提高幼苗抗逆性,让麦苗“根壮叶绿”。
三、老张的拌种实操课:细节决定成败
精选种子:剔除瘪粒、破损粒,确保药液均匀附着。
精准配药:用电子秤称量药剂,避免“凭感觉”导致药害。例如,老张曾因多加吡虫啉导致出苗延迟,后来严格按700克/100公斤的标准操作,问题迎刃而解。
均匀搅拌:使用滚筒式拌种机,或手工翻动5分钟至每粒种子“穿”上药膜。
安全防护:戴手套、口罩,拌种后彻底洗手,剩余种子深埋处理。
四、避坑指南:这些错误千万别犯!
误区1:“药越多越好”→ 过量会抑制发芽,如戊唑醇超过45毫升可能导致苗弱。
误区2:“拌完就能播”→ 药液未干透时播种易粘连,建议阴干2小时再播。
误区3:“一种药用多年”→ 长期单用吡虫啉会使蚜虫产生抗性,需与噻虫嗪轮换。
结语
拌种虽是小技术,却是丰收的大智慧。就像吴忠市农技员刘辉说的:“种子‘吃’对药,麦田少烦恼。”今年春播,不妨试试这份指南,让您的麦苗从源头就赢在起跑线上!
本网站中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邮箱:tdaz599@163.com,作者:农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zhjgg.cn/20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