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稻飞虱防治全攻略:科学用药与田间管理技巧
水稻飞虱是水稻生产中的\”隐形杀手\”,它们个头虽小,危害却大,轻则导致减产,重则可能让整片稻田绝收。记得去年隔壁李大叔家种植的5亩优质稻,就因为忽视了飞虱防治,到了收获季节稻穗干瘪,产量损失近半,一家人辛苦劳作化为泡影。这样的教训告诉我们,掌握飞虱防治技术对稻农来说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从施药技巧到后期管理的全套解决方案,帮助您打赢这场\”虫口夺粮\”的战役。
飞虱危害特点与防治原则
飞虱家族中,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是危害水稻的\”三巨头\”。它们喜欢聚集在稻丛基部,像一群\”吸血鬼\”一样刺吸汁液,导致稻株营养不良。更可怕的是,它们还会传播病毒病,可谓\”祸不单行\”。飞虱繁殖速度惊人,一只雌虫一生可产卵300-500粒,条件适宜时20天就能完成一代,稍不注意就会暴发成灾。
防治飞虱要把握三个关键原则:早发现、早治疗;科学选药;综合管理。根据农业部门的监测数据,当水稻分蘖至拔节期百丛虫量达1000头,或拔节至穗期达1500头时,就该立即采取措施了。防治策略上要\”压前控后\”,重点抓住2-3龄若虫盛发期这个最佳防治窗口期。
科学施药方法与技巧
施药方法直接影响防治效果,就像医生给病人开药,既要对症下药,也要讲究服用方法。对于飞虱这类隐蔽性强的害虫,更要掌握正确的施药技巧。
油类防治法是一种传统但有效的方法,特别适合飞虱发生初期。具体操作是:每亩用废机油或柴油5-1公斤,拌潮沙30-40公斤均匀撒入田中。待油膜扩散后,用小棍轻轻敲打稻株,让飞虱受惊落入水面触油而死。乳熟期后可采用油水泼浇法,用木勺舀取田中的油水反复泼浇稻株基部。需要注意的是,施油前要保持田水3-5厘米深,隔天后及时更换清水,避免影响水稻生长。
药剂喷雾法是最常用的防治手段,但很多人操作不当导致效果不佳。正确的做法是:
使用手动喷雾器时,每亩药液量不少于45公斤
机动喷雾器不少于20公斤
无人机喷雾则需达到2.5公斤以上并添加飞防助剂喷雾时要压低喷头,对准稻株中下部,采用\”先四周后中间\”的围歼战术。最佳施药时间是下午4点后或上午9点前,避开高温时段。
对于水稻生长后期植株高大、密不透风的情况,推荐采用分行泼浇法:将药液直接泼浇到稻行间,让药液顺茎秆流到基部。这种方法虽然费工,但防治效果显著提升。施药时田间保持3-5厘米浅水层,并维持5-7天,能显著提高药效。
药剂选择与搭配方案
面对琳琅满目的农药品种,很多稻农常常感到无所适从。其实防治飞虱的药剂选择大有学问,需要根据水稻生育期和飞虱发生情况科学搭配。
不同生育期推荐用药
水稻生育期 | 推荐药剂组合 | 使用剂量(每亩) | 特点 |
---|---|---|---|
分蘖期-拔节期 | 25%吡蚜酮+5%阿维菌素 | 30克+50毫升 | 持效期长,兼顾其他害虫 |
孕穗期-抽穗期 | 10%三氟苯嘧啶+48%毒死蜱 | 16毫升+80毫升 | 速效性好,防效高 |
灌浆期-成熟期 | 80%烯啶·吡蚜酮+20%异丙威 | 10-15克+100毫升 | 击倒力强,适合重发田 |
[根据1,2,5,6号文献整理]
前期预防推荐使用噻嗪酮(扑虱灵)、吡蚜酮等持效期长的药剂。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每亩用25-35克,药效可达30天左右,且对天敌安全,是防治飞虱的\”特效药\”。三氟苯嘧啶作为新型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微毒等特点,10%悬浮剂每亩用13-16克,防效可达95%以上,且持效期长达21天。
后期防治要选用速效性好的药剂组合。当飞虱暴发时,可采用烯啶虫胺+敌敌畏的组合,前者具有内吸性,后者熏蒸作用强,能快速压低虫口密度。例如每亩用10%烯啶虫胺水剂100毫升加80%敌敌畏乳油50毫升,虫口减退率可达90%以上。上海市农技部门推荐的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8克/亩或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16毫升/亩,也是后期防治的优秀方案。
特别提醒:避免使用菊酯类农药和高毒有机磷农药,慎用三唑磷,这些药剂会刺激褐飞虱产卵,导致越防越多的尴尬局面。
水稻后期飞虱防治关键
水稻生长后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也是飞虱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此时稻株高大茂密,常规喷雾难以奏效,需要采取特殊对策。
案例分享:2023年湖南沅江的种粮大户张师傅种植的200亩晚稻,在灌浆期遭遇飞虱侵袭。他按照农技站的建议,采用\”毒土法\”进行防治:每亩用80%敌敌畏300毫升拌毒土15-20公斤,选择中午时段均匀撒施。借助高温熏蒸作用,第二天田间虫量就下降了80%,成功保住了产量。这种方法特别适合缺水田块和密植稻田。
后期防治还可选用内吸性药剂与熏蒸剂的复配方案:
20%异丙威乳油150-200毫升/亩
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100-200克/亩
30%敌敌畏乳油100-150毫升/亩这些药剂具有较强的熏蒸和触杀作用,能有效杀死隐藏在稻丛基部的成虫。
对于即将收获的水稻(黄熟期),安全用药尤为重要。可选用20%异丙威100毫升加80%烯啶·吡蚜酮10-15克兑水喷雾,既保证防效又控制农药残留。此时施药要加大用水量,每亩喷3-4桶水(约60-80公斤),采用粗喷雾让药液能穿透冠层到达基部。
综合防治与注意事项
单纯依赖化学防治难以持续控制飞虱危害,就像医生治病,不能只靠抗生素,还要提高病人自身免疫力。农业防治是基础,通过选用抗虫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控制氮肥、增施硅钾肥)等措施,可以创造不利于飞虱发生的环境。
生物防治是重要补充。在田埂种植芝麻、大豆等蜜源植物,可吸引蜘蛛、隐翅虫等飞虱天敌。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等微生物农药对飞虱也有良好防效,且对环境友好。有经验的农民会在田间放置\”诱虫板\”,既能监测虫情,又能减少成虫数量。
统防统治是提高防治效果的关键。飞虱具有迁飞性,单家独户防治往往事倍功半。建议以村组或合作社为单位,统一时间、统一药剂开展联防联控,减少虫源交叉传播。
最后提醒各位农友:施药时务必做好防护,穿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注意农药轮换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确保稻米品质安全。记住,科学用药不仅是为了增产增收,更是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和子孙后代的健康。
通过以上综合措施,相信您一定能战胜飞虱威胁,迎来丰收的喜悦。如果防治过程中遇到特殊情况,建议及时联系当地农技部门,获取针对性的指导方案。祝您家水稻长势喜人,硕果累累!
本网站中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邮箱:tdaz599@163.com,作者:农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zhjgg.cn/20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