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稻稻飞虱防治用药及后期管理要点
稻飞虱,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小虫子,却能让整片稻田\”一夜白头\”。记得去年江西老张的稻田,原本长势喜人,却因为忽视了稻飞虱的防治,短短几天就出现了\”穿顶\”现象,稻株成片倒伏,最终减产近三成。这样的教训告诉我们,防治稻飞虱必须抓准时机,科学用药。
一、认识稻飞虱:水稻的\”隐形杀手\”
稻飞虱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三种,它们像吸血鬼一样聚集在稻株基部吸食汁液。最可怕的是它们的繁殖能力——一只雌虫能产卵数百粒,条件适宜时3-5天就能完成一代。湖南农技站曾记录到一个案例:某块稻田初期虫量仅百头,一周后竟暴增至数万头,稻株基部出现明显黑斑,轻轻拨开稻丛,惊飞的虫群就像扬起的黑沙。
稻飞虱偏爱温暖潮湿的环境,特别是盛夏不热、晚秋不凉的年份。它们不仅直接危害水稻,还会传播病毒病,可谓\”一虫双害\”。田间识别要点:褐飞虱落水后足呈\”一\”字形,白背飞虱呈\”八\”字形,这个特征在清晨检查时特别有用。
二、科学用药:分层防治策略
防治要抓住两个关键期:若虫孵化盛期(2-3龄)和成虫迁飞期。不同生长阶段需采用不同药剂组合,就像给水稻穿上\”防护服\”:
1. 预防阶段(分蘖至孕穗期)
药剂类型 | 代表配方 | 用量/亩 | 特点 |
---|---|---|---|
内吸性药剂 | 25%吡蚜酮 | 30g | 持效期长达20天 |
80%烯啶·吡蚜酮 | 10g | 双重作用机理 | |
生物农药 | 金龟子绿僵菌 | 50ml | 对天敌安全 |
案例:广西崇左采用\”吡蚜酮+烯啶虫胺\”组合,防效达92%,且保护了稻田蜘蛛等天敌。
2. 爆发期防治(抽穗至黄熟期)
- **速效配方**:20%异丙威100ml + 敌敌畏50ml(熏蒸作用强,24小时见效) - **持效配方**:10%三氟苯嘧啶10ml(新型药剂,防效95%以上) - **特殊用法**:毒死蜱拌细沙撒施(适用于无水田块)
注意:施药时要像\”浇汤\”一样将药液泼到稻株基部,每亩用水量不少于60公斤。无人机飞防需增加助剂,确保药液穿透冠层。
三、后期管理:防治结合的\”组合拳\”
稻飞虱防治不能只靠药剂,还需配合农艺措施:
水肥调控:
避免偏施氮肥,适当增施钾肥(如磷酸二氢钾),让稻秆健壮如\”钢筋\”
保持\”浅水—晒田—湿润\”的管水节奏,破坏害虫孳生环境
生态防治:
田埂种植芝麻、大豆等蜜源植物,吸引寄生蜂
每亩放养15-20只鸭子,成为\”生物除草机\”
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每30亩1盏),诱杀成虫
灾后补救:
对已倒伏田块及时排干积水,防止霉变
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帮助恢复长势
四、常见误区与正解
❌\”见虫就打药\” → ✅\”百丛虫量超1000头再用药\”
❌\”一种药用到底\” → ✅\”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药剂\”
❌\”只打上部叶片\” → ✅\”重点喷施稻株基部\”
湖南浏阳的教训:某农户连续三年使用吡蚜酮,导致褐飞虱产生抗药性,最终不得不改用三氟苯嘧啶才控制住虫害。
稻飞虱防治是场\”持久战\”,需要将化学防治与生态调控相结合。记住:早预防事半功倍,晚防治事倍功半。抓住防治窗口期,配合科学管理,才能守住稻田的\”绿色防线\”。
本网站中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邮箱:tdaz599@163.com,作者:农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zhjgg.cn/20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