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汉果炭疽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一、发病原因:高温高湿是“罪魁祸首”
罗汉果炭疽病像一位潜伏的“隐形杀手”,最喜欢在高温多雨的季节“作案”。当温度超过25℃、空气湿度长期高于80%时,病菌孢子会迅速繁殖,通过风雨或昆虫传播到植株上。
主要诱因包括:
环境因素:果园通风差、排水不良,叶片长期积水,如同给病菌提供了“温床”。
管理不当:偏施氮肥导致植株“虚胖”,抗病力下降;修剪不及时让枝叶密不透风,病菌“趁虚而入”。
品种差异:部分罗汉果品种天生“体质弱”,更容易感染炭疽病。
案例分享:广西某果园曾因连续阴雨后未及时排水,一周内炭疽病爆发,果实表面布满黑褐色“疮疤”,损失近三成。
二、症状识别:从叶片到果实的“腐烂信号”
炭疽病会“攻击”罗汉果的叶片、藤蔓和果实,症状逐步恶化:
叶片:初期出现黄褐色小斑点,后期扩大为边缘深褐色的圆形病斑,像被火烧过的焦痕。
果实:蒂部先出现黑褐色凹陷病斑,逐渐蔓延至整个果实,表面长出黑色轮纹状霉层,最终腐烂脱落。
三、综合防治:农业+化学“双管齐下”
1. 农业防治:打好“预防针”
| 措施| 具体操作 |
|———————|————————————————————————–|
| 品种选择| 优先种植抗病品种(如“青皮果”“长滩果”)。|
| 科学修剪| 定期疏剪过密枝,保持“通风透光”,减少病菌滋生。 |
| 肥水管理| 增施磷钾肥和腐熟农家肥,避免偏施氮肥;雨季及时排水,避免“泡根”。|
| 清洁果园| 病叶、病果及时摘除并焚烧,杜绝病菌“卷土重来”。 |
2. 化学防治:精准“用药狙击”
发病初期是防治关键期,可选用以下药剂轮换喷施(每隔7-10天一次,连续2-3次):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广谱杀菌,性价比高。
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内吸性强,能深入植株“剿灭”病菌。
绿亨2号——新型复合药剂,对顽固病斑效果显著。
案例分享:云南某基地通过“修剪+代森锰锌喷雾”组合拳,将炭疽病发病率从40%降至5%。
四、生物防治:自然界的“绿色卫士”
引入天敌(如瓢虫防治传播病菌的蚜虫)或喷施枯草芽孢杆菌制剂,既能减少化学农药残留,又能维持生态平衡。
小贴士:喷药时加入少量红糖(每桶水加50克),可增强叶片吸附药液的能力,效果提升20%以上。
本网站中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邮箱:tdaz599@163.com,作者:农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zhjgg.cn/21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