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栀子花炭疽病:发病原因与防治指南
一、发病原因:高温高湿是“罪魁祸首”
栀子花炭疽病由真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像一位潜伏的“隐形杀手”,病菌常躲在病叶上越冬,待春天气温回升、湿度增大时,便通过风雨或昆虫传播,侵染叶片。
主要诱因:
环境因素:夏季闷热多雨时,叶片长期潮湿,病菌繁殖速度加快,如同“火上浇油”。
养护不当:过度密植、通风不良(如运输途中)或氮肥过量,会导致植株抵抗力下降。
伤口感染:修剪不当或虫害造成的伤口,为病菌提供了“入侵通道”。
案例分享:
福建某花农曾因连续阴雨天未及时通风,导致大棚内栀子花炭疽病暴发,短短一周内叶片大面积枯黄脱落,损失惨重。
二、症状识别:从叶尖开始的“褐色警报”
病害初期,叶片边缘或尖端会出现褐色小斑点,像被灼烧过的痕迹;随后病斑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灰白、边缘深褐,叶片逐渐变硬脱落。潮湿时,病斑上还会冒出密密麻麻的黑色小点(病菌孢子盘),如同撒了一层黑芝麻。
不同部位症状对比:
| 部位 | 症状表现 | 严重程度 |
|———-|—————————————|—————————|
| 叶片 | 褐色斑点→穿孔脱落 | 轻则落叶,重则整株枯死 |
| 枝条 | 长条形褐色溃疡斑 | 可能导致枝枯 |
| 花果 | 花瓣褪色萎缩,果实干瘪畸形| 影响观赏和产量 |
三、防治方法: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1. 农业防治:给栀子花“强身健体”
清理病源:发现病叶立即摘除并焚烧,避免病菌“卷土重来”。
科学施肥:增施腐熟有机肥和磷钾肥(如矾肥水),少用氮肥,让植株“吃得好、少生病”。
改善环境:盆栽摆放保持间距,地栽避免低洼积水,浇水选在上午,让叶片及时干燥。
2. 化学防治:精准“狙击”病菌
预防期:春季喷洒1%波尔多液,像给叶片穿上一层“防护服”。
发病期:用75%百菌清5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喷雾,每7天一次,连喷3次。严重时可用硫酸亚铁30倍液灌根,调节土壤酸碱度。
3. 生物防治:以菌治菌的“绿色战术”
引入枯草芽孢杆菌或寄生蜂等天敌,既能抑制病菌,又环保安全。
四、总结:防病如防火,细节定成败
栀子花炭疽病虽凶猛,但通过科学管理(通风、控湿、施肥)和及时干预(早发现、早用药),完全可防可控。正如一位老花农所说:“养花如养人,细心照料才能枝繁叶茂。”
小贴士:若植株已严重感染,建议忍痛销毁,避免传染健康植株,如同“壮士断腕”以保全局。
本网站中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邮箱:tdaz599@163.com,作者:农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zhjgg.cn/21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