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药炭疽病:潜伏在叶片上的“褐色杀手”
每年6月至9月,当山药田间的叶片悄然出现褐色斑点时,农户们的心便揪了起来——这往往是炭疽病的早期信号。这种病害如同隐形的火焰,一旦蔓延,轻则减产20%,重则颗粒无收。江西某种植户老李曾回忆:“去年7月一场雨后,短短几天,整片田的叶子像被火烧过一样枯黄,挖出的山药块茎上全是黑斑,价格跌了一半。”
发病原因:谁在助长这场“褐斑风暴”?
气候的推波助澜
炭疽病菌最爱“温水煮青蛙”式的环境:温度22-30℃、湿度超80%时,病菌孢子像被按下加速键,借风雨迅速扩散。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季(6-7月)和台风季(8月)恰是发病高峰,雨后4-6天田间常现首例病株。
农事操作的隐患
氮肥过量:如同给山药“催肥”,叶片徒长却弱不禁风,反而成了病菌的温床。
连作重茬:同一块地连续种山药,土壤中的病菌逐年积累,如同“滚雪球”。
劣质种薯:带病种块如同“定时炸弹”,播种后直接引爆病害。
田间管理的疏漏
低洼积水、密不透风的田块,病菌孢子像被困在蒸笼里,繁殖速度翻倍。
防治方法:从“预防”到“急救”的全套方案
1. 农业防治:打好“健康种植”地基
轮作换茬:与水稻、玉米轮作2-3年,水旱轮作效果更佳。
种薯消毒:播种前用50℃温水或50%多菌灵500倍液浸泡30分钟,给种块“洗澡杀菌”。
高支架栽培:搭设1.5米高支架,让藤蔓“呼吸顺畅”,减少叶面结露。
2. 化学防治:精准狙击病菌
| 时期 | 推荐药剂 | 使用技巧 |
|—————-|—————————————|—————————————|
| 预防期 | 1:1:100波尔多液 | 出苗后每10天喷1次,连喷3次|
| 发病初期 | 25%咪鲜胺1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 | 雨后立即补喷,重点喷叶背 |
| 盛发期 | 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 交替用药,避免抗药性 |
案例分享:河南周口的张阿姨通过“雨前喷药+病叶清理”,2024年炭疽病发病率降低70%。
生物防治:自然界的“绿色卫士”
最新研究发现,哈茨木霉菌(如Th7菌株)能像“微型盾牌”一样包裹炭疽病菌丝,抑制率高达100%。浙江文成县试点推广后,化学农药用量减少40%。
结语
山药炭疽病的防治,如同与时间赛跑。抓住“雨前预防、病初阻断”两个关键点,结合农业措施与科学用药,才能让山药的叶片始终绿意盎然,块茎饱满如初。
本网站中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邮箱:tdaz599@163.com,作者:农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zhjgg.cn/21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