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薯病虫害防治的实用技术与田间智慧
红薯,这个埋藏在泥土里的“金疙瘩”,既能当主食又能作零食,可一旦遭遇病虫害的侵袭,辛苦半年的收成可能转眼化为乌有。去年海南文昌的黄老板就吃过亏——田里红薯叶片莫名黄化干枯,后来农技员诊断是白粉虱作祟,幸亏及时采取叶面喷药、水肥调控三招组合拳,才保住了六成收成。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像守护孩子一样呵护这些“土里宝贝”。
一、病害防治:从“黑疤”到“烂心”的阻击战
红薯黑斑病堪称“薯界牛皮癣”,病菌能在土壤里潜伏近三年,染病的薯块表面会出现凹陷的黑斑,像被烙铁烫过一样。山东寿光的王婶曾因此损失过半窖藏红薯,后来她严格实行四年轮作制,种薯上炕前先用35℃高温“桑拿”三昼夜,再用药剂浸泡,如今黑斑病再难见踪影。
更棘手的是茎线虫病,染病的红薯看似完好,切开却是“黑心棉”般的糠心。河南商丘的老周用辛硫磷颗粒剂拌土施入栽植穴,配合抗病品种“龙薯28”,终于告别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尴尬。而对付贮藏期常现的软腐病,河北保定窖农有个土法子:新收的薯块先在28℃环境“疗伤”两天,让伤口结痂后再入窖,比喷药还管用。
表:红薯主要病害防治速查表
| 病害名称 | 识别特征 | 防治要点 |
|———-|———-|———-|
| 黑斑病 | 薯块圆形黑斑,味苦有毒 | 轮作4年+种薯高温处理+402抗菌剂浸种 |
| 茎线虫病 | 薯肉黑白相间呈糠心状 | 抗病品种+辛硫磷穴施+禾本科轮作 |
| 软腐病 | 薯块变褐流水,有酒香味 | 收获轻拿轻放+28℃愈伤处理+窖温13℃控湿 |
二、虫害防控:与“地下土匪”的斗智斗勇
红薯象甲堪称“薯块吸血鬼”,幼虫钻进薯肉留下蜿蜒隧道。福建龙岩的合作社发现,在垄间插黄色粘虫板,配合每亩4公斤辛硫磷颗粒,比单纯喷药少用三成农药。而对付猖獗的白粉虱,海南农户现在流行“三件套”:早晨露水未干时喷施吡虫啉、田边种植驱虫的香茅草、定期用高压水枪冲洗叶背。
最让人头疼的是地老虎,这些“夜行刺客”专咬幼苗根茎。江苏连云港的种植户老李自创“糖醋诱杀法”:按红糖:醋:酒:水=3:4:1:2配成诱剂,傍晚放在田埂边,一晚上能捞半盆害虫,比农药更环保。
三、综合防治:给红薯穿上“铁布衫”
预防永远比治疗划算。四川南充的生态农场主发现,将红薯与万寿菊间作,利用菊科植物的驱虫特性,蚜虫发生率直降60%。而安徽界首的种植基地则推行“三三制”:三分之一的田种红薯、三分之一种大豆、三分之一休耕养地,既断了病虫害传播链,又让土地“喘口气”。
藤蔓管理也有门道。广西桂林的农户总结出“两掐一引”法:主蔓60厘米时掐尖促分枝,块根膨大期掐去顶端30厘米防徒长,再把过长的藤蔓引回垄上,这样结出的薯块能比不管控的田增产两成。
田间小贴士:红薯收获前15天喷施0.2%硼砂溶液,就像给薯块“补钙”,能让表皮更坚韧,储存时不易腐烂。记住,晴天后晌收获的红薯,经过7天“日光浴”再入窖,来年开春还能甜如蜜。
病虫害防治从来不是孤军奋战,它像下棋讲究全局谋划。从选抗病品种到科学轮作,从精准用药到生态调控,每一步都凝结着农人的智慧。正如那位海南黄老板所说:“伺候红薯得像照顾月子,冷不得热不得,饿不得撑不得。”只有读懂土地的呼吸,才能让这些土里的宝贝平安长大。
本网站中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邮箱:tdaz599@163.com,作者:农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zhjgg.cn/22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