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榛子种植中的药物选择与科学防治指南
榛子种植如同呵护一位挑剔的艺术家,既要满足其生长需求,又要防范病虫害的侵扰。在实际种植中,合理选择药物类型和防治时机,往往能事半功倍。本文将结合常见问题和实际案例,为您梳理榛子种植中的药物使用策略。
一、病害防治:白粉病的“克星”
白粉病是榛子树的头号敌人,尤其在潮湿环境下,叶片和嫩枝上会覆盖一层白色粉末,严重时导致叶片枯黄脱落。辽宁某榛园曾因忽视早期防治,导致30%的植株感染,最终通过喷洒20%三唑酮乳油800倍液配合病枝修剪,才控制住疫情。萌芽前喷洒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可有效预防病原菌越冬。
推荐药剂表:
| 病害类型 | 推荐药物 | 使用时机 | 注意事项 |
|———-|———-|———-|———-|
| 白粉病 | 三唑酮乳油 | 5-6月发病初期 | 配合修剪病枝 |
| 果苞褐腐病 | 65%代森锌 | 6-7月发病期 | 每10-15天喷一次 |
| 煤污病 | 波尔多液 | 蚜虫防治后 | 需先控制虫害 |
二、虫害管理:从金龟子到象鼻虫的“攻防战”
虫害防治需抓住关键时期。例如,榛实象鼻虫的成虫在5月下旬活动频繁,山东某农场采用D-M合剂连续喷洒3次(间隔半月),成虫灭杀率达90%。对于地下害虫如金龟子幼虫,可随浇水灌注40%辛硫磷乳油,效果显著。
生物防治也逐渐成为趋势。河北某生态榛园引入白僵菌防治蚜虫,不仅减少化学药剂残留,还提升了果实品质。
三、生长调节:平衡“速度”与“安全”
保花保果阶段,赤霉素(920)和2-4D是传统选择,但后者需谨慎控制浓度,避免药害。而促进生长的壮果蒂灵虽能提高坐果率,长期使用可能导致残留问题。
四、绿色防控:未来的方向
越来越多的种植者开始尝试植物源农药(如苦参碱)和微生物制剂(如苏云金杆菌)。例如,吉林某合作社通过喷施印楝素,成功防治食心虫,同时保护了果园生态链。
总结:榛子种植的药物选择需“对症下药”,结合农业防治(如清理病枝)和生物手段,才能实现高产与绿色的双赢。
本网站中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邮箱:tdaz599@163.com,作者:农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zhjgg.cn/22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