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柑橘炭疽病的发病原因与综合防治策略
柑橘炭疽病,这个被果农们称为\”爆皮病\”的隐形杀手,常常在不经意间就能让一片郁郁葱葱的果园变得满目疮痍。2022年广西某柑橘园就曾发生过这样一幕:原本长势喜人的果园,在一场连绵阴雨后,短短几天内大量叶片如被开水烫过般卷曲脱落,枝梢枯死,损失惨重。这背后正是炭疽病在作祟。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这一病害的发病规律,并提供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案。
一、认识柑橘炭疽病
柑橘炭疽病是由真菌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引起的病害,它能危害柑橘的叶片、枝梢、花果及果实,造成叶枯、梢枯、落花落果及果实腐烂。这种病菌具有\”潜伏性侵染\”的特点——就像潜伏的特工,健康树体内可能早已存在病菌,只是等待树势衰弱时才会爆发。
表:柑橘炭疽病在不同部位的症状表现
| 危害部位 | 急性型症状 | 慢性型症状 |
|———-|————|————|
| 叶片 | 叶尖呈开水烫状暗绿斑,迅速变黄脱落 | 叶缘半圆形灰褐斑,边缘深褐色,干燥时有小黑点 |
| 枝梢 | 梢顶向下枯死,病部灰白有朱红色粘液点 | 腋芽处梭形凹陷斑,环绕枝梢后上部枯死 |
| 花果 | 柱头褐腐落花,幼果暗绿油渍状脱落 | 果实干疤、泪痕状病斑,贮藏期蒂腐 |
| 苗木 | 离地6-10cm处深褐不规则斑,导致死苗 | – |
二、发病原因:环境与管理的双重考验
柑橘炭疽病的爆发绝非偶然,而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气候因素:病菌最喜21-28℃的温度和高湿度环境。梅雨季节的连绵阴雨、夏季高温后的暴雨,都为病菌提供了\”狂欢派对\”的请柬。2024年江西某果园因采前连续阴雨,导致30%的采后果实发生蒂腐,损失惨重。
树势衰弱:就像免疫力低下的人容易生病一样,遭受冻害、干旱、涝渍或营养不良的柑橘树更易感病。广东一位果农曾因过度环割促花,导致树势急剧下降,一周内整园爆发急性炭疽病。
管理不当:偏施氮肥的\”虚胖\”树、排水不良的\”泡脚\”树、密不透风的\”闷罐\”园,都是病菌的理想居所。云南某基地因长期使用化肥忽视有机肥,土壤板结导致炭疽病连年加重。
三、综合防治:防重于治的黄金法则
防治炭疽病没有\”特效药\”,必须采取\”强身健体+精准防控\”的组合拳:
1. 农业防治:打造健康果园生态系统
科学修剪:给柑橘树\”理个发\”,去除病虫枝、交叉枝,让树冠呈现开窗型结构。浙江台州的经验表明,合理修剪的果园发病率降低40%以上。
平衡施肥:秋施基肥时按\”斤果斤肥\”标准施有机肥,配合生物菌肥改良土壤。福建永春的果农采用花生麸+钙镁磷肥的组合,显著提升了树体抗性。
水分管理:水田果园建议起垄栽培,平地果园开挖40cm深排水沟,让根系\”呼吸顺畅\”。
2. 化学防治:精准用药的三大关键期
表:柑橘炭疽病防治用药方案
| 防治时期 | 推荐药剂(轮换使用) | 注意事项 |
|———-|———————–|———-|
| 春梢萌发期 | 80%代森锰锌500倍液 | 重点喷嫩梢嫩叶 |
| 幼果期(落花后1月内) | 45%咪鲜胺1500倍+25%吡唑醚菌酯2000倍 | 每10天1次,连喷2次 |
| 采前20天 | 50%氟啶胺1700倍液 | 注意安全间隔期 |
| 清园期 | 波美1-2度石硫合剂 | 彻底喷透枝干 |
四川眉山的实践表明,在春梢期、幼果期和秋雨来临前各喷1次苯醚甲环唑,防效可达85%以上。切记避免长期单一用药,建议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轮换使用。
3. 采后处理:守护果实最后一程
采收时轻拿轻放避免伤口,贮藏前用45%咪鲜胺1500倍液浸果1分钟,保持5-7℃贮藏温度,可有效减少烂果率。广西柑橘合作社采用此方法,将贮藏损耗从15%降至3%以下。
结语
防治柑橘炭疽病如同经营婚姻,需要日常的精心呵护而非临时的紧急补救。2025年春季来临之际,建议果农朋友们做好清园工作,结合天气预报提前布局,让您的柑橘园远离\”爆皮\”困扰,迎来又一个丰收年!
: 柑桔炭疽病 – 搜狗百科
: 柑橘炭疽病 – 搜狗百科
: 柑橘炭疽病防治关键时期与措施 龙南市人民政府
本网站中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邮箱:tdaz599@163.com,作者:农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zhjgg.cn/22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