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枇杷炭疽病:潜伏在雨季的“果实杀手”
每年春夏之交,福建果农老陈的枇杷园总会迎来一场“保卫战”——炭疽病的侵袭让成熟的果实布满褐色病斑,像被火灼过的伤痕。这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如同隐形的敌人,借风雨传播,在高温多雨的时节疯狂繁殖。病菌以菌丝体潜伏在病果或落叶中越冬,待春季温湿度适宜时,便通过雨水飞溅或昆虫携带侵入果实表皮。果园若通风不良、氮肥过量,更会为病害推波助澜。
病害的“三重攻击”
幼苗枯死:幼苗染病后叶片迅速脱落,严重时整株死亡,育苗期损失可达30%。
叶片穿孔:病叶初期出现硬币大小的灰白色圆斑,边缘如焦炭般暗褐,多个病斑融合后叶片功能丧失。
果实腐烂:成熟枇杷表面先出现水渍状褐斑,逐渐凹陷并分泌粉红色黏液(分生孢子团),最终整果软腐。
防治实战:从“清园”到“药剂防护”
1. 农业防治:切断传播链
清园行动:冬季修剪病枝病果,落叶集中焚烧。浙江台州某果园通过彻底清园,次年发病率降低60%。
科学管理:开沟排水避免积水,增施钾肥提高树势。避免密植,保持树冠通风透光。
2. 化学防治:精准用药
防治时期 | 推荐药剂 | 使用要点 |
---|---|---|
萌芽前 | 波尔多液(0.3%-0.6%) | 全园喷洒,杀灭越冬病菌 |
幼果期至成熟前 | 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 | 间隔10-15天喷施,轮换用药防抗性 |
采后 | 咪鲜胺浸果 | 贮运前处理减少潜伏感染 |
3. 生态协作:以虫治虫
云南果农尝试在果园释放寄生蜂(如黑瘤姬蜂),控制传播炭疽病的害虫,同时减少化学药剂用量。
案例启示:一场暴雨后的逆转
2023年5月,广东韶关连续暴雨后,张大姐的枇杷园出现炭疽病苗头。她立即组织工人摘除病果,并喷施丙环唑+有机硅助剂。雨后晴天的傍晚施药(避免高温药害),配合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增强树体抗性,一周后病情得到控制。“关键要快,像救火一样!”她总结道。
小贴士:炭疽病防治需“防重于治”,雨季来临前喷药保护比发病后补救更有效。定期观察果园,发现病果及时处理,避免成为传染源。
本网站中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邮箱:tdaz599@163.com,作者:农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zhjgg.cn/22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