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瓜病毒病的“隐形杀手”:症状识别与防治实战指南
地瓜(甘薯)病毒病就像潜伏在田间的“隐形杀手”,轻则让叶片“花容失色”,重则导致绝收。据河南洛阳农户老张回忆,去年他种的3亩徐薯18号因病毒病减产60%,叶片卷得像“麻花”,薯块布满龟裂纹,损失惨重。下面我们就从症状识别到防治措施,带您全面了解如何应对这一病害。
一、症状表现:叶片与薯块的“求救信号”
病毒病症状多变,就像“变色龙”,常见以下6种类型(表1):
表1 地瓜病毒病症状分类及特征
| 类型 | 症状表现 | 案例|
|——————|—————————————————————————–|—————————————–|
| 褪绿斑点型 | 叶片出现透明斑,后期变紫褐色,像“豹纹”| 山东临沂农户发现苗期叶片有紫环斑 |
| 花叶型 | 叶脉透明,黄绿相间如“迷彩服” | 商薯19号品种易出现网状花叶 |
| 卷叶型 | 叶片边缘上卷成“茶杯”,严重时无法展开 | 老张的薯田卷叶率达40% |
| 黄化型 | 整片叶子变黄,叶脉像“蜘蛛网”凸显 | 福建龙岩苗床发现黄化苗 |
| 薯块龟裂型 | 薯块表面裂开“皱纹”,内部肉质褐变 | 储藏期北京553品种出现木栓化 |
二、传播途径:蚜虫是“帮凶”,种苗是“源头”
病毒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传播:
种苗带毒:像“遗传病”一样代代相传,如带毒薯块育出的苗100%感染。
蚜虫传播:桃蚜、烟粉虱等害虫像“快递员”,吸食病株汁液后传染健康植株。河南实验显示,未防虫的田块发病率比防虫田高3倍。
三、防治措施:预防为主,组合拳出击
1. 农业防治:打好基础
选种:优先种植脱毒种苗(如徐薯18号、烟薯25),洛阳推广脱毒种薯后发病率降低70%。
管理:高垄栽培、增施钾肥,增强植株“抵抗力”。河北农户采用银灰地膜驱蚜,病毒病减少50%。
2. 生物防治:以虫治虫
天敌:释放瓢虫(1只瓢虫可捕食100只蚜虫/天)或丽蚜小蜂(每亩2000头)。
微生物:喷施5%氨基寡糖素,激活植物抗病毒基因。
3. 化学防治:精准用药
发病初期可轮换喷药(表2):
表2 常用药剂及使用方法
| 药剂 | 稀释倍数 | 间隔期 | 注意事项 |
|—————————|————–|————|—————————————|
| 20%病毒宁水溶性粉剂 | 500倍| 7-10天 | 重点喷叶背,连用3次 |
| 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 500倍| 7天| 避免高温施药 |
四、案例分享:综合防治见成效
江苏盐城农户李姐的10亩地曾因病毒病绝收,后来她采用“脱毒种苗+防虫网+增施有机肥”组合,今年产量恢复至正常水平。她的经验是:“苗床期就要拔除病苗,千万别手软!”
总结:地瓜病毒病虽难根治,但通过“健康种苗+科学管理+及时防控”,完全能将其危害控制在最低水平。记住,预防的每一分投入,都是丰收的保障!
本网站中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邮箱:tdaz599@163.com,作者:农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zhjgg.cn/22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