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树炭疽病:潜伏的“果实杀手”与防治之道
一、发病原因:潮湿与菌源的“共谋”
桃树炭疽病像一位伺机而动的刺客,最爱在潮湿温暖的季节出手。它的病原菌——盘长孢菌,冬季躲在病枝、僵果里“冬眠”,等到春天温度升至10-12℃、湿度超过80%时,便借风雨或昆虫传播,侵染幼果和新梢。北京平谷区的果农曾发现,瑞光76号油桃因内膛枯枝未清理,炭疽病爆发率高达90%,成熟前10天果实突然大面积腐烂,损失惨重。
二、症状识别:从叶片到果实的“死亡信号”
果实:幼果染病像被烫伤,出现红褐色凹陷斑,后期病斑扩大成“同心轮纹”,分泌粉红色黏液(病菌孢子),最终软腐脱落。
新梢:病梢弯曲枯死,潮湿时表面冒出橘红色小点,如同“警告灯”。
叶片:卷曲成筒状,病斑穿孔,仿佛被虫蛀过。
三、防治方法:清园+药剂+管理的“组合拳”
1. 农业防治:切断病菌的“后勤补给”
清园:冬季剪除枯枝、僵果,集中烧毁(像打扫战场一样彻底)。
科学施肥:少用氮肥,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增强树势。河北果农老张的经验是:“秋施生石灰,每亩50公斤,土壤病菌少一半!”
套袋防病:幼果期套袋,像给桃子穿“防护服”,阻隔病菌。
2. 药剂防治:抓住三个关键期
| 防治时期 | 推荐药剂 | 注意事项 |
|———————|—————————————|———————————-|
| 萌芽前 | 3-5波美度石硫合剂 | 全园喷洒,杀灭越冬病菌 |
| 落花后至套袋前 | 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 | 轮换用药,避免抗药性 |
| 果实膨大期 | 咪鲜胺+钙肥 | 补钙可增强果皮抗病力|
3. 生态调控:给桃树“呼吸的空间”
密植果园易成病菌“温床”。山东某果园通过夏季修剪,疏除直立徒长枝,让树冠通风透光,炭疽病发病率降低60%。
四、案例启示:防病要趁早
江苏常州果农瞿师傅曾因忽视早期叶尖“烫伤状”病斑,导致后期果实全军覆没。专家建议:发现叶片异常立即喷施肟菌·戊唑醇,7天一次,连喷2次。
结语
炭疽病防治如同与时间赛跑,清园减少菌源、药剂精准打击、管理改善环境,三者缺一不可。记住:健康的桃树,才是丰收的基石!
本网站中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邮箱:tdaz599@163.com,作者:农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zhjgg.cn/23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