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花炭疽病:叶片上的“红褐色烙印”与防治之道
一、发病原因:潮湿闷热的“隐形杀手”
桂花炭疽病就像一位伺机而动的“刺客”,最爱在高温高湿的夏季(7-9月)发动攻击。它的病原菌——胶孢炭疽菌,潜伏在病叶或土壤中越冬,待风雨“搭便车”传播到健康叶片上。若盆栽桂花浇水过多、枝叶过密通风差,或是运输中枝叶受伤,病菌便会从伤口侵入,让叶片“高烧不退”,最终留下红褐色病斑的“烙印”。
案例分享:苏州某苗圃曾因夏季用塑料膜包裹桂花苗运输,导致炭疽病暴发,叶片成片脱落。后来改用竹筐分层通风包装,配合药剂预防,才控制住疫情。
二、症状识别:从“小雀斑”到“溃烂伤”
初期叶片上会出现褪绿小点,像被针尖扎过的“雀斑”;逐渐扩大为圆形或半圆形病斑,中央灰白如“烫伤”,边缘红褐色如“火圈”。潮湿时病斑分泌红色黏液,像叶片“流血”,后期布满黑色小点(病菌孢子盘),严重时整株“秃头”。
三、防治方法: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1. 园艺管理:给桂花“透透气”
通风降湿:盆栽间距保持50cm以上,避免“肩并肩”挤在一起。
科学浇水:沿盆边慢灌,避免“劈头盖脸”浇透(参考下表)。
错误做法 | 正确做法 |
---|---|
叶片喷水 | 根部缓慢浇水 |
正午高温浇水 | 早晚凉爽时段浇水 |
塑料膜包裹根系 | 用稻草/无纺布保湿 |
2. 药剂防治:精准“狙击”病菌
预防期(春季):喷70%代森锰锌600倍液,像“防晒霜”一样保护叶片。
发病期:交替使用70%炭疽福美500倍液和25%咪鲜胺1000倍液,每10天喷一次,连喷3次。
3. 病后护理:及时“断舍离”
发现病叶立即剪除,像“外科手术”般彻底;落叶集中焚烧,避免病菌“死灰复燃”。增施钾肥(如草木灰),让桂花“强身健体”。
四、总结:防病如养生,细节定成败
桂花炭疽病虽凶险,但若能像呵护婴儿般注意通风、控水、清洁,再配合药剂“护航”,便能守住那片馥郁的金秋芬芳。正如老花农常说:“炭疽不可怕,懒人才误花。”
本网站中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邮箱:tdaz599@163.com,作者:农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zhjgg.cn/23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