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榛子病虫害防治技术与实践指南
在大榛子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是决定产量与品质的关键环节。本文将系统介绍大榛子常见病虫害的识别特征、危害特点以及综合防治措施,帮助种植者建立科学的防控体系。
大榛子常见病害及防治
白粉病堪称榛园\”白色杀手\”,主要危害叶片、嫩梢和果苞。发病初期叶片出现不明显黄斑,随后覆盖白色粉状物,严重时导致叶片扭曲变形、早期落叶。辽宁铁岭某榛园曾因忽视早期防治,导致30%产量损失。防治要点包括:
萌芽前喷施3-5波美度石硫合剂
发病初期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
及时清除病枝病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炭疽病(榛果褐苞病)多发生在6月下旬,果苞由外向内逐渐变褐枯黄,最终导致瘪仁早落。预防措施包括:
6月使用具有保护治疗功效的杀菌剂
加强水肥管理,避免植株营养透支
及时清除病果,减少病原积累
表:大榛子主要病害防治要点
病害名称 | 危害部位 | 防治关键期 | 推荐药剂 | 农业措施 |
---|---|---|---|---|
白粉病 | 叶片、嫩梢 | 萌芽前、5-6月 | 石硫合剂、粉锈宁 | 疏枝透光、清除病叶 |
炭疽病 | 果苞、叶片 | 6月下旬 | 多菌灵、甲基托布津 | 平衡施肥、及时清园 |
枝枯病 | 枝条 | 全年 | 波尔多液 | 修剪病枝、增强树势 |
大榛子主要虫害防控
榛实象甲被农民称为\”榛果蛀虫\”,成虫取食嫩芽嫩叶,幼虫蛀入果实为害。内蒙古地区曾出现因防治不及时导致50%果实被蛀的案例。防控要点:
6月20日左右(铁岭地区)喷施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
收集早期落果集中销毁
平茬更新受害严重株丛
榛瘿蚊在5月上旬开始活动,幼虫刺激叶片形成虫瘿。铁岭经验表明,5月1-8日为最佳防治期,需树上地面同步施药。值得注意的是,6月后出现的虫包80%不影响产量,不必盲目用药。
卷叶象甲5月末开始产卵,产卵前咬伤叶柄并卷叶。虽然不直接危害果实,但会严重影响光合作用。新建园要特别注意保护芽眼,定植当年受害可能导致次年减产。
综合防治策略与实践
预防为主的理念在榛子种植中尤为重要。辽宁某示范园通过\”四遍药\”防控方案(5月初、5月末、6月中、7月初),将病虫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具体包括:
萌芽前清园,刮除老翘皮
合理稀植,保持通风透光
平衡施肥,增强树势
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
生物防治日益受到重视。引入瓢虫、草蛉等天敌控制蚜虫,使用苏云金杆菌防治食心虫,既环保又可持续。河北某生态榛园通过架设太阳能诱虫灯,减少农药使用量30%。
科学用药需要注意:
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
严格掌握安全间隔期(采摘前30天停用)
优先选用生物农药和低毒化学农药
通过建立\”监测-预警-防治\”体系,结合农业、生物、物理和化学方法,才能实现大榛子病虫害的可持续治理,保障坚果产业的健康发展。
本网站中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邮箱:tdaz599@163.com,作者:农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zhjgg.cn/23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