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梨树炭疽病:潜伏的“果实杀手”与防治之道
一、病害症状:从“小黑点”到“烂心果”
想象一下,辛苦培育的梨子即将成熟,果皮上却突然冒出褐色小斑点,像被火星灼伤一般。短短几天,斑点扩大成同心轮纹状的腐烂坑,表皮隆起黑色小粒点,潮湿时甚至渗出粉红色黏液——这便是梨树炭疽病的典型症状。它不仅让果实烂如泥浆(果肉褐变发苦),还会侵染枝条,导致枯枝落叶,堪称梨园的“隐形刺客”。
案例警示:2008年安徽砀山县爆发炭疽病,90%梨园减产,直接损失超9亿元。果农回忆:“一场雨后,梨子像被火烧过,成筐腐烂,连喂猪都不敢用。”
二、发病原因:雨水与菌源的“共谋”
炭疽病的幕后黑手是胶孢炭疽菌,它像潜伏的特工,冬季藏身于枯枝、僵果中,待春夏季温湿度适宜时“苏醒”。其爆发需三大条件:
气候:温度28-29℃、湿度>75%时最活跃。雨季早则发病早,连绵阴雨会引发“灾难级”传播。
果园环境:低洼积水、密不透风的果园是病菌温床,弱树、虫害多的梨树更易“中招”。
管理疏漏:未及时清理病枝病果,等于给病菌“留了后门”。
三、防治方法:从“被动治疗”到“主动防御”
(一)农业防治:打好“健康根基”
清园行动:冬季修剪时,彻底清除枯枝、僵果,像打扫战场一样消灭越冬菌源。
增强树势:多施有机肥(如每株80kg有机肥+0.5kg硫酸钾),改良土壤,让梨树“身强体健”。
科学管理:雨季及时排水,合理修剪保持通风,套袋保护果实(套袋前喷杀菌剂)。
(二)化学防治:精准“狙击”病菌
关键用药时机表:
| 时期 | 推荐药剂(稀释倍数) | 作用 |
|————–|————————————|—————-|
| 萌芽前 | 3-5波美度石硫合剂 | 铲除越冬病菌 |
| 落花后10天 | 50%多菌灵800倍液+80%代森锰锌700倍液 | 保护+治疗 |
| 雨季高峰期 | 30%啶氧菌酯·溴菌腈1500倍液 | 耐雨水冲刷 |
注:阴雨天缩短喷药间隔至7-10天,雨后必补喷!
四、案例启示:防患于未然
砀山梨农老张的教训:早年忽视清园,2008年几乎绝收。如今他坚持“冬季清园+雨季前喷药”,连续5年未爆发炭疽病。“这病像野火,等烧起来就晚了,预防才是硬道理。”
结语
梨树炭疽病虽凶险,但通过“清源+壮树+科学用药”的组合拳,完全可将其扼杀在萌芽中。记住:健康的果园,是防病的“第一道防线”!
本网站中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邮箱:tdaz599@163.com,作者:农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zhjgg.cn/24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