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叶黄杨炭疽病的识别与防治指南
大叶黄杨作为园林绿化中的\”常青卫士\”,以其四季葱郁的叶片和耐修剪的特性广受欢迎。然而,每年夏秋之际,一种名为\”炭疽病\”的隐形杀手常常悄然而至,让原本生机勃勃的绿篱变得斑驳不堪。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这种病害的来龙去脉,并提供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案。
病害的庐山真面目
去年夏天,郑州市绿化工程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在例行巡查中发现,长兴路与三全路路段的大叶黄杨绿篱出现了异常现象:叶片上先是冒出星星点点的小黄斑,如同被火星烫伤一般,随后这些斑点逐渐扩大、颜色加深,最终导致整片叶子枯黄脱落。这正是大叶黄杨炭疽病的典型症状。
这种病害是由一种名为Colletotrichun gloeos\’porioides的真菌引起的。病菌就像潜伏的特工,以菌丝体或孢子盘的形式在病枝、病叶中越冬,等到来年五六月气温回升时便开始活跃。它们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从植株的伤口或气孔侵入,在适宜条件下只需短短几天就能完成一次侵染循环。
发病的诱因与规律
为什么我们的绿篱会染上这种病害呢?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表:大叶黄杨炭疽病发病主要诱因
诱因类别 | 具体表现 | 影响机制 |
---|---|---|
气候因素 | 长时间阴雨潮湿、光照不足 | 创造高湿环境,利于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 |
管理不当 | 种植过密、通风不良;氮肥过量;修剪不及时 | 降低植株抗性,增加伤口和病源积累 |
环境条件 | 低洼积水、土壤粘重;周边有病残体堆积 | 提供病菌越冬场所和传播便利 |
从时间上看,炭疽病在每年5-8月最为猖獗,特别是6-7月高温多雨的\”梅雨季\”,病害发展速度之快,常常让养护人员措手不及。河北省林业局的观察记录显示,当温度超过30℃时病情会暂时缓解,但到秋季又会形成一个小高峰。这也解释了为什么2024年夏季多雨时,多地都报告了炭疽病的大面积发生。
防治的\”组合拳\”
对付炭疽病,我们需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就像中医讲究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1. 农业防治:筑牢第一道防线
在郑州的案例中,工作人员发现及时修剪病枝并改善通风条件后,病害扩散速度明显减缓。这提醒我们:
合理密植,保持株间通风透光
平衡施肥,增施磷钾肥(如1.5%磷酸二氢钾溶液)
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菌\”藏身之所\”
雨季注意排水,避免园地积水
2. 化学防治:精准打击病菌
当病害已经发生时,科学用药是关键。多位专家的实践表明,以下用药方案效果显著:
表:大叶黄杨炭疽病防治推荐药剂
药剂名称 | 稀释倍数 | 使用时机 | 注意事项 |
---|---|---|---|
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 | 500-800倍 | 发病初期 | 与其他药剂轮换使用 |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 800倍 | 预防和治疗期 | 叶片正反面均匀喷洒 |
咪鲜胺乳油 | 1000倍 | 发病盛期 | 每隔7-10天一次,连用2-3次 |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 500-800倍 | 预防期 | 可与叶面肥混合使用 |
用药时要注意,如同2024年河南植保专家建议的,在喷施杀菌剂的同时加入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能够帮助受害植株尽快恢复生机。
3. 生物防治:绿色环保新选择
对于追求生态防治的园丁,可以尝试:
喷施枯草芽孢杆菌或木霉菌制剂
使用频振式杀虫灯减少传病昆虫
地面覆盖园艺地布阻断土壤病菌传播
成功案例的启示
郑州市园林局的处理经验很有参考价值:他们在发现病害后立即采取行动,使用1000倍多菌灵稀释液进行全面喷洒,仅用几天时间就控制住了长兴路560平方米和三全路210平方米绿篱的病情。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早期发现、快速反应是防治成功的关键。
另一个值得借鉴的经验来自河北隆化县:他们通过冬季清园时喷洒50%硫磺合剂,显著降低了来年炭疽病的发生率。这提示我们,冬季防治同样重要,能有效减少越冬菌源。
日常养护小贴士
要让大叶黄杨远离炭疽病困扰,平时还需注意:
春季新叶展开时开始定期巡查
夏季多雨季节增加检查频率
修剪工具使用前后用酒精消毒
建立养护日志,记录病害发生情况
记住,健康的植株是最好的\”防病铠甲\”。通过科学的水肥管理和合理的株型维护,您的大叶黄杨定能以郁郁葱葱的姿态,抵御炭疽病的侵袭,成为园林中永不褪色的绿色风景线。
本网站中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邮箱:tdaz599@163.com,作者:农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zhjgg.cn/24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