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钻心虫防治全攻略:科学应对保丰收
玉米钻心虫(又称玉米螟)是玉米种植中的\”头号公敌\”,每年给农民朋友带来巨大损失。这种小虫子看似不起眼,却能造成玉米减产10%-30%,严重时甚至导致绝收。本文将带您全面了解玉米钻心虫的识别特征、危害特点,并分享多种高效防治方法,既有传统经验,也有现代科技手段,助您打赢这场\”虫口夺粮\”的攻坚战。
认识我们的\”对手\”:玉米钻心虫的真面目
玉米钻心虫可不是普通的害虫,它是有着完整\”作战计划\”的狡猾对手。这种虫子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危害方式。幼虫时期最为危险,它们会从玉米的心叶开始啃食,逐渐向茎秆、雄穗和雌穗进攻,最终在玉米体内\”安营扎寨\”。
识别特征:玉米钻心虫幼虫体长约20-30毫米,头黑褐色,身体浅褐至深褐色,背部有明显的毛瘤。最典型的识别标志是它们危害后留下的\”身份证\”——被害心叶展开后呈现整齐的横排小孔,就像用打孔机打过一样。成虫则是淡黄色的蛾子,体长12-15毫米,前翅有两条褐色横纹,中间夹着两个褐色斑点。
危害症状:被钻心虫侵害的玉米,轻则叶片出现排孔,重则茎秆被蛀空,风一吹就倒。更可恶的是,它们还会直接啃食玉米棒子,导致籽粒不饱满,品质下降。山东聊城的农民老张去年就吃了大亏:\”眼看着玉米棒子长得挺好,一掰开里面全是虫子和虫粪,卖相全毁了,价格直接掉了一半!\”
防治时机:抓住关键窗口期
防治玉米钻心虫就像打仗,时机把握至关重要。根据多年实践经验,防治钻心虫有三大关键时期:
越冬期(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此时虫子躲在玉米秸秆里\”睡大觉\”,是消灭它们的最佳时机。
心叶期(玉米大喇叭口期,约在7月上中旬):低龄幼虫集中在心叶危害,此时防治事半功倍。
穗期(玉米吐丝至灌浆期):防止幼虫钻入穗部危害籽粒。
表:玉米钻心虫防治时间表| 防治时期 | 时间节点 | 防治重点 | 推荐方法 ||———-|———-|———-|———-|| 越冬期 | 11月-次年3月 | 消灭越冬虫源 | 处理秸秆、白僵菌封垛 || 心叶期 | 大喇叭口期(7月上中旬) | 防治低龄幼虫 | 颗粒剂丢心、生物防治 || 穗期 | 吐丝至灌浆期 | 保护雌穗 | 药剂涂抹花丝、注射穗部 |
综合防治:多管齐下效果佳
防治玉米钻心虫不能单靠一种方法,需要采取\”组合拳\”策略。根据各地农技部门的实践,最有效的防治方案是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模式。
农业防治:从源头减少虫源
农业防治是最基础也最经济的防治手段,主要包括:
秸秆处理:玉米收获后,及时将秸秆粉碎还田、沤肥或作为饲料,破坏钻心虫的越冬场所。通辽市农技站的实验数据显示,彻底处理秸秆可降低来年虫口基数60%以上。
抗虫品种:选择含抗螟素较高的玉米品种,如先玉335、郑单958等,这些品种的心叶部位含有抑制幼虫生长的物质。
调整播期:适当提前或延后播种期,避开钻心虫危害高峰期。河北部分地区通过调整播期,使玉米心叶期与钻心虫发生高峰期错开,取得了良好效果。
生物防治:绿色环保可持续
对于追求绿色种植的农户,生物防治是最佳选择:
赤眼蜂:这种只有针尖大小的蜂是钻心虫的\”天敌\”,它会将卵产在钻心虫的卵内,\”鸠占鹊巢\”般消灭害虫。使用方法很简单:在钻心虫产卵初期(北方约6月中下旬),每亩释放1.5万-2万头赤眼蜂,间隔5-7天再放一次。聊城市农技站杜站长介绍:\”用无人机投放赤眼蜂卡,不仅效率高,而且防效能达到70%以上。\”
白僵菌:这是一种天然真菌,能感染并杀死钻心虫幼虫。用法有两种:一是在4月下旬用白僵菌喷雾处理玉米秸秆垛;二是在心叶期将白僵菌颗粒剂撒入喇叭口。陕西蒲城的农户反映,白僵菌防治效果稳定,且对环境和人畜安全。
化学防治:精准用药保效果
当虫口密度较大时,化学防治仍是必要手段,但要注意科学用药:
心叶期防治:用1.5%辛硫磷颗粒剂或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丢心,每株玉米撒3-5粒。颗粒剂在喇叭口内缓慢释放药效,持效期可达20天。
穗期防治:用50%敌敌畏乳油400倍液,以棉球涂抹花丝或注射器注入穗部。也可选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喷雾,重点喷穗部。
注意事项:避免高温时段施药;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交替使用;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
\”去年我按农技员说的方法,在大喇叭口期用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丢心,后期玉米几乎没受虫害,比邻居家增产两成多。\”河南周口的种植大户李胜利分享了他的成功经验。
常见误区与专家建议
在防治钻心虫的过程中,许多农户容易陷入一些误区:
重治轻防:等到看见虫子才打药,往往为时已晚。农技专家强调,防治钻心虫必须\”防重于治\”,特别是越冬期的秸秆处理非常关键。
用药单一: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会导致虫子产生抗药性。内蒙古通辽的农技人员建议,至少准备2-3种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轮换使用。
忽视生物防治:认为生物防治见效慢、效果差。实际上,赤眼蜂和白僵菌等技术已经很成熟,成本低且效果持久。
山东省农业厅的植保专家王研究员特别提醒:\”今年气候条件有利于钻心虫发生,各地要提前做好监测,抓住防治关键期,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控制危害。\”
结语:科学防治保丰收
玉米钻心虫虽是小虫子,却能造成大损失。防治工作贵在及时,重在坚持。通过农业防治减少虫源,生物防治保护环境,化学防治精准打击,三管齐下,完全能够控制钻心虫的危害。记住,防治钻心虫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贯穿玉米整个生长季的系统工程。
\”你看嘛!我们这苞谷,年年总是爱遭钻心虫危害。我要是晓得那虫子是从哪里钻出来的,我硬是要把它杀绝。\”这是四川南江农民杨如科的无奈。如今,随着防治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农民掌握了科学防治方法,再也不用为钻心虫发愁了。希望本文介绍的方法能帮助您有效防治玉米钻心虫,迎来一个丰收年!
本网站中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邮箱:tdaz599@163.com,作者:农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zhjgg.cn/25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