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光温室平菇栽培:菌棒码放与高产管理指南
平菇作为餐桌上常见的\”白富美\”,因其肉质肥厚、营养丰富而深受消费者喜爱。在温室大棚里种植平菇,就像给蘑菇们建造了一个\”五星级酒店\”,而菌棒就是它们的\”营养包间\”。那么,一亩地的日光温室究竟能容纳多少这样的\”包间\”呢?让我们通过山东寿光一位菇农老张的真实案例,揭开这个谜底。
一亩温室能放多少菌棒?
老张的温室故事很有代表性。去年冬天,他在自家60米×8米的标准日光温室里尝试了两种不同的菌棒码放方式。像搭积木一样,他把菌棒垒成了1.5米高的\”蘑菇墙\”,行与行之间留出60公分的\”人行道\”。结果发现,冬季可以码放1.8万棒左右,而夏季由于需要加强通风散热,只能放置1.5万棒。
表:不同季节日光温室菌棒码放量参考
季节 | 码放量(棒/亩) | 码放高度 | 行间距 | 备注 |
---|---|---|---|---|
冬季 | 15,000-20,000 | 1.5-1.8米 | 60公分 | 可适当增加密度 |
夏季 | 12,000-15,000 | 1.2-1.5米 | 70公分 | 需加强通风 |
春秋季 | 15,000-18,000 | 1.5米左右 | 60公分 | 平衡温湿度 |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就像人在夏天喜欢宽敞通风的环境一样,平菇菌棒在高温季节也会\”发热\”,码放过密容易导致\”中暑\”——菌丝生长不良、杂菌滋生。而冬季适当增加密度,则像人们挤在一起取暖,反而有利于保持菇房温度。
高产栽培的\”四大法宝\”
1. 菇房准备:给平菇一个\”无菌产房\”
老张的菇房改造很有创意。他将传统蔬菜大棚改造成\”复式结构\”,架设了四层栽培床架,每层间隔50公分,四周离墙60公分作为通道。消毒时,他不用化学药剂,而是选择晴天密闭大棚,利用高温\”蒸桑拿\”的方式杀菌,既环保又彻底。
2. 养料配制:平菇的\”定制营养餐\”
\”棉籽壳+玉米芯+少量石灰\”,这是老张摸索出的黄金配方。他像和面一样,将料水比控制在1:1.3,拌料时加入1%的石灰水,调出的培养料pH值在7.5左右,正好抑制杂菌生长。他特别强调:\”拌料要均匀,湿度以手握指缝见水不滴为宜,太湿了菌丝会\’窒息\’\”。
3. 播种技巧:层播法的\”千层饼\”艺术
老张采用\”三明治\”式层播法:先在床架铺塑料薄膜,然后像做千层饼一样,一层料(3-5cm)、一层菌种,重复3-4层,最后用木板轻轻压实。他开玩笑说:\”这就像给平菇盖被子,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压实了菌种和料才能\’亲密接触\’\”。
4. 发菌管理:温湿度的\”微调艺术\”
\”平菇发菌就像照顾新生儿,要细心观察。\”老张在菇房挂了温湿度计,保持温度在22-25℃之间。当菌丝开始\”吃料\”时,料温会比室温高3-5℃,这时他会及时掀膜通风,就像给发热的婴儿掀被子。发现\”白毛\”杂菌时,他会在病灶处撒石灰粉,效果立竿见影。
出菇管理的\”三部曲\”
温差刺激:平菇的\”起床铃\”
当菌丝长满菌棒,老张会拉开昼夜温差到8-10℃,同时每天通风1小时。这就像早晨的闹钟,告诉平菇:\”该起床结菇了!\”他形象地说:\”没有温差刺激,平菇就会\’赖床\’不愿出菇\”。
湿度控制:蘑菇的\”保湿面膜\”
原基形成后,老张将湿度提高到85%-90%。他不用喷壶直接喷水,而是向地面和墙壁喷雾,仿佛给蘑菇做\”蒸汽SPA\”。太干燥时,他会在过道铺湿稻草;湿度过大则加强通风,避免菇体\”水肿\”。
采收技巧:把握\”青春年华\”
\”平菇采收要趁\’青春\’,菌盖展开但边缘未完全平展时最佳。\”老张示范着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菌柄基部轻轻旋下,动作轻柔得像采摘名贵花卉。采后立即清理料面,如同给伤口消毒,为下潮菇做准备。
经济效益分析
按照老张的种植密度,一亩温室冬季放置1.8万棒,每个菌棒产菇1.8-2.7斤,以市场价5元/斤计算,毛收入可达16-24万元。扣除菌棒成本(每棒2元)和人工等费用,净利润在8-12万元之间。夏季虽然产量略低,但价格往往更高,收益同样可观。
日光温室栽培平菇就像经营一家\”蘑菇工厂\”,菌棒是生产线,温湿度是调控按钮。掌握好码放密度和管理技术,就能让每寸空间都变成\”聚宝盆\”。正如老张所说:\”种菇要用心观察,它们虽然不会说话,但生长状态会告诉你需要什么。\”
本网站中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邮箱:tdaz599@163.com,作者:农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zhjgg.cn/29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