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番茄茎基腐病:潜伏在土壤中的“隐形杀手”
初夏的清晨,山东寿光的菜农老王蹲在大棚里,盯着几株萎蔫的番茄苗发愁。茎基部像被泼了酱油,黑褐色的病斑悄然蔓延,原本青翠的叶片耷拉着脑袋——这是典型的番茄茎基腐病。这种病害近年来在温室和大棚中肆虐,轻则减产三成,重则绝收,被农民称为“烂脖子病”。
一、病害成因:高温高湿下的“病从根起”
茎基腐病的元凶主要是土壤中的立枯丝核菌和腐霉菌,它们像潜伏的特工,能在土壤中存活2-3年。当菜农犯下这些“致命错误”时,病菌便趁虚而入:
大水漫灌+地温过高:如同蒸桑拿时泼热水,土壤高温高湿让病菌疯狂繁殖。
连作重茬:连续种植番茄、茄子等茄科作物,土壤中病菌“代代相传”。
定植过深:幼苗茎基部被埋进湿土,像泡发的馒头一样软烂。
管理粗放:未腐熟的粪肥、雨后未及时排水,都是病菌的“帮凶”。
案例:甘肃兰州某大棚因过早定植番茄,又遇连续阴雨,一周内80%植株茎基部腐烂,直接损失70万元。
二、防治策略:从“土壤消毒”到“精准用药”
防治茎基腐病需“防大于治”,结合农业措施与科学用药:
1. 农业防治:切断病菌的“后勤补给”
| 措施| 具体操作 |
|———————|————————————————————————–|
| 土壤消毒| 定植前1个月高温闷棚,或每平方米用40%五氯硝基苯10克拌土。 |
| 轮作倒茬| 与非茄科作物(如玉米、豆类)轮作3年以上。|
| 科学定植| 幼苗茎基部露出土表,避免“深埋陷阱”。 |
| 控水排湿| 采用滴灌替代漫灌,雨后及时扒开茎基部土壤晾晒。 |
2. 化学防治:精准打击“病菌大本营”
预防期:用青枯立克600倍液灌根,每7天1次。
发病初期:甲霜恶霉灵1500倍液+腐殖酸肥料喷淋茎基部,挽救“轻症患者”。
重症拔除:维管束变黑的植株立即拔除,并对病穴撒生石灰消毒。
案例:平度市菜农使用青枯立克500倍液灌根,3天后病株茎部褐色病变明显淡化,新根萌发。
三、总结:打好“土壤保卫战”
茎基腐病防治如同一场“土壤保卫战”,既要通过轮作和消毒“清剿敌军”,也要用科学管理打造“健康防线”。记住老王的教训:“苗栽浅一点,水浇少一点,药打早一点”——这或许就是对抗“烂脖子病”的终极秘诀。
本网站中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邮箱:tdaz599@163.com,作者:农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zhjgg.cn/30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