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续阴雨天食用菌种植的“防潮攻略”
四月的雨,像断了线的珠子,没完没了。对于菇农来说,这样的天气简直是“甜蜜的烦恼”——湿度高了,菌丝长得欢,但稍不留神,畸形菇、病害就会像不速之客一样找上门。内蒙古赤峰的张大姐去年就吃了亏,她家的平菇长成了“长腿菇”,香菇变成了“黑面菇”,卖相不好,价格直接腰斩。今天,我们就结合各地经验,聊聊如何在这场“湿度大战”中守住菇棚的防线。
一、阴雨天的两大“隐形杀手”
畸形菇:像张大姐家的平菇,菌柄疯长、菌盖不开片,活像一群“瘦高个”。这其实是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导致的“缺氧反应”。
细菌性病害:菌盖上的褐色斑点、黏糊糊的手感,像极了“青春痘爆发期”。江西鹰潭的菇农老李曾因此损失了三成产量,后来发现是通风不足让病菌钻了空子。
表:常见问题与直观表现
| 问题类型 | 典型症状 | 元凶 |
|—————-|——————————|—————————|
| 畸形菇 | 长腿菇、黑面菇、不开片 | 通风差,二氧化碳积聚 |
| 细菌性病害 | 褐斑、萎蔫、表面发黏 | 湿度过高+病原菌繁殖 |
二、实战应对:四招破解“湿魔法”
1. 通风比喂饭还重要
内蒙古的菇农现在流行装双向排气扇,像给菇棚“装肺”,每小时换气一次。江西的合作社更“土豪”,直接上大型风机,棚内空气流动得像春风拂面。
2. 湿度控制“土洋结合”
土法:墙角撒生石灰,像干燥剂一样吸水(但别忘开窗,否则石灰粉会呛到菌宝宝)。
洋法:安装智能排湿设备,黑龙江肇东的滑子菇基地就用这招,湿度稳稳控制在65%以下。
3. 温度要“看天吃饭”
连续阴雨时,棚温容易忽高忽低。河南舞钢的菇农总结出“三膜法”:大棚外膜+内膜+小拱棚,像给菌棒穿“保暖内衣”,温度波动不超过2℃。
4. 病害防治“快准狠”
真菌病害:喷200倍二氯杀菌剂,隔2天再补300倍咪鲜胺(像先消炎后敷药)。
细菌病害:换300倍二氯+400倍咪鲜胺组合拳。
三、雨过天晴?小心“二次伤害”
陕西的案例值得警惕:突然放晴后,幼菇因环境骤变集体“罢工”。农技员建议提前备好“三维精素”,像给蘑菇打“强心针”,增强抵抗力。
最后的话
阴雨天种菇,就像照顾坐月子的产妇——不能闷着,不能冻着,还得防着“病从湿入”。但只要通风勤、湿度稳、病害防得早,哪怕老天爷天天“哭”,菇棚里也能笑出声。
本网站中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邮箱:tdaz599@163.com,作者:农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zhjgg.cn/30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