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暑农事指南:避开这些误区,让作物安然度夏
小暑节气,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大地如同被架在火炉上炙烤。农谚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形象地描绘了这一时期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对于农作物而言,这既是生长的黄金期,也是考验的关键期。如何在炎炎夏日中科学管理农田,避开常见误区?让我们一探究竟。
灌溉误区:不是水越多越好
\”水是生命之源\”,这句话在小暑时节显得尤为贴切。许多农民朋友认为高温天气下必须大量灌溉,结果导致作物烂根、病害频发。去年河南某蔬菜基地就因过度灌溉,导致30亩番茄全军覆没,损失惨重。
科学灌溉应遵循\”少量多次\”原则,根据土壤墒情和作物需求灵活调整。例如水稻田要保持\”干干湿湿\”,而葡萄园则需在采摘前适当控水以提高糖度。下表列出了主要作物的灌溉要点:
作物类型 | 灌溉频率 | 注意事项 |
---|---|---|
水稻 | 保持田间湿润 | 早稻灌浆期需干湿交替 |
蔬菜 | 每2-3天一次 | 避免正午浇水,宜早晚进行 |
果树 | 视土壤干燥程度 | 葡萄成熟前20天控水 |
茶园 | 每周1-2次 | 配合覆盖保墒效果更佳 |
遮阴误区:盲目遮光反害作物
烈日当空,不少农户急忙给作物搭起遮阳网,却不知遮光过度会影响光合作用。江苏一位瓜农曾因使用遮光率过高的遮阳网,导致西瓜甜度大幅下降,最终只能低价处理。
合理遮阴应掌握\”适度\”二字:
果树幼苗可遮阴30%-40%
叶菜类蔬菜遮阴50%为宜
茄果类蔬菜只需在正午遮阴2-3小时
创新遮阴方式往往事半功倍。浙江某茶园在行间种植豆科绿肥,既提供了天然遮阴,又改良了土壤,可谓一举两得。
施肥误区:营养过剩也成灾
小暑时节作物生长旺盛,对养分的需求量大增。但盲目追肥可能导致\”虚胖\”——植株徒长却抗逆性下降。山东一位粮农在小暑期间过量施用氮肥,结果玉米倒伏严重,产量反降20%。
科学施肥要掌握三个关键点:
平衡配方:氮磷钾比例要协调,增施微量元素
时机恰当:水稻孕穗期追施穗肥,果树膨大期补钾
方式正确:采用滴灌施肥或叶面喷施,提高利用率
\”少食多餐\”的施肥策略更适合夏季作物。例如葡萄园可在小暑期间分2-3次追施磷酸二氢钾,既能促进果实着色,又避免了一次性施肥的风险。
病虫害防治误区:重治轻防代价高
高温高湿环境下,病虫害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许多农户见虫就打药,结果害虫产生了抗药性,防治成本逐年攀升。四川某柑橘园因频繁使用同种杀虫剂,导致红蜘蛛泛滥成灾。
综合防治策略应注重\”预防为主\”:
物理防治:安装杀虫灯、性诱剂
生物防治:释放捕食螨等天敌
科学用药:轮换使用不同机理农药,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
特别提醒:小暑期间要重点防范稻飞虱、柑橘锈壁虱、蔬菜霜霉病等\”夏日杀手\”。雨后初晴是防治关键期,此时施药事半功倍。
农事操作误区:时间选择有讲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耕习惯在小暑时节需要调整。正午高温时段进行农事操作不仅效率低下,还可能对作物造成\”二次伤害\”。安徽一位菜农在午后给辣椒整枝,导致伤口难以愈合,引发大面积病害。
科学安排农事时间应遵循:
早晨(5:00-8:00):采收、授粉等精细作业
傍晚(16:00-19:00):灌溉、施肥等管理工作
避免10:00-15:00进行田间操作
人性化管理也很重要。湖南某农场实行\”午休制\”,既保护了农民健康,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借鉴。
小贴士:农民自身防护不可忽视
在照顾作物的同时,农民朋友也要关爱自己。小暑时节田间劳作容易中暑,建议:
穿戴浅色透气衣物
随身携带淡盐水或绿豆汤
备用人丹、十滴水等防暑药品
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立即休息
记住:健康的农民才能种出健康的作物。让我们用科学的方法避开误区,陪伴作物安然度过这个火热的夏天,迎接金秋的丰收喜悦!
本网站中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邮箱:tdaz599@163.com,作者:农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zhjgg.cn/30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