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瓜黑星病:症状识别与防控实战指南
**一、症状表现:从叶片到瓜条的“星状警报”
黄瓜黑星病像一位“隐形杀手”,专挑黄瓜的嫩叶、茎蔓和幼瓜下手。它的症状极具辨识度,农民朋友常形容为“星星点灯”——叶片上先是冒出黄白色小圆斑,随后病斑边缘裂开,形成边缘带黄晕的星状穿孔,仿佛被小虫啃过(图1)。嫩茎受害后,病斑凹陷龟裂,还会渗出透明胶粒,像极了“流泪的伤口”。
幼苗期:子叶上黄斑密布,真叶扭曲皱缩,严重时生长点坏死,整株烂成“秃头苗”。
成株期:叶片星状穿孔,茎蔓梭形疮痂,瓜条最惨——初期流胶,后期病斑凹陷木栓化,形成畸形瓜(图2)。这些“麻脸瓜”虽不腐烂,但完全失去商品价值。
**二、发病规律:低温高湿是“帮凶”
黑星病的幕后黑手是瓜枝孢真菌,它最爱在20-22℃、湿度超90%的棚室里“开派对”。山东寿光某大棚曾因连续阴雨未通风,3天内病害蔓延全棚,减产30%。病菌藏身于土壤、种子或棚架缝隙中,借水滴、农具甚至工人的手传播,堪称“无孔不入”。
**三、综合防控:农业+药剂“组合拳”
1. 农业防治:防患于未然
轮作消毒:与玉米、豆类轮作2-3年,定植前用硫磺熏棚(每100㎡用硫磺0.25kg+锯末0.5kg)。
种子处理:55℃温水浸种15分钟,或用50%多菌灵500倍液泡种20分钟,像给种子“泡药浴”。
环境调控:白天28-30℃、夜间15℃,湿度压到90%以下。河北邯郸菜农老张的秘诀:“膜下滴灌+中午放风”,叶面结露减少70%。
2. 药剂防治:精准打击
| 药剂类型 | 推荐方案 | 使用时机 |
|—————-|———————————–|————————|
| 烟剂熏蒸 | 45%百菌清烟剂300g/亩 | 发病前夜间闭棚使用 |
| 喷雾药剂 | 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 发病初期,重点喷嫩梢 |
| 生物制剂 | 木霉菌制剂200倍液 | 与化学药剂交替使用 |
案例:辽宁沈阳的王大姐发现病叶后,立即喷施嘧菌酯+枯草芽孢杆菌,5天1次连用3次,成功保住第二茬瓜。
四、总结:早发现、快行动
黑星病虽凶,但并非无解。记住口诀:“星斑穿孔要警惕,控温降湿是根基;种子消毒打头阵,药剂轮换防抗性”。只要综合管理到位,就能让黄瓜远离“麻脸”困扰,重现光滑翠绿的本色!
本网站中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邮箱:tdaz599@163.com,作者:农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zhjgg.cn/30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