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铃薯中后期的科学管理:从“薯”光乍现到丰收满仓
一、水肥管理:马铃薯的“营养套餐”
马铃薯进入中后期(块茎形成至膨大期),就像青春期少年需要充足营养,水肥管理直接决定产量高低。以威海乳山市的种植户为例,他们在现蕾期发现土壤偏干,立即采用“早晚小水勤浇”的方式,确保垄顶下方20厘米土壤湿度达70%,避免了黑茎病的发生。
施肥要点:
追肥时机:现蕾期追施高钾复合肥(20-25公斤/亩),促进块茎膨大;开花后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7天一次,增产效果显著。
控氮防徒长:山西农户曾因氮肥过量导致茎叶疯长,后改用多效唑(40-50克/亩)控旺,产量反增30%。
表格:马铃薯中后期水肥需求表
| 生长阶段 | 土壤湿度要求 | 关键肥料 | 注意事项 |
|—————-|————–|—————————|—————————|
| 块茎形成期 | 65%-70% | 氮肥(尿素105-120kg/hm²) | 深中耕培土,避免薯块露青 |
| 块茎膨大期 | 75%-80% | 高钾肥(硫酸钾300kg/hm²) | 小水勤浇,忌大水漫灌 |
| 淀粉积累期 | 60% | 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 停水10天后再收获 |
二、中耕培土:给马铃薯“盖被子”
农谚说:“锄头上有水又有火。”中耕既能保墒又能散热。山西高寒区农户在现蕾期深中耕一次,封垄前再高培土5厘米,既防薯块变绿(龙葵素增加),又让块茎“住”进疏松的土壤里,个头蹭蹭长。乳山案例中,培土后配合沟灌,薯块膨大速度明显加快。
三、病虫害防治:打响“薯”卫战
晚疫病是马铃薯的“头号杀手”。威海农户发现叶片出现褐色病斑后,立即用烯酰吗啉+代森锰锌交替喷施,5天一次,成功挽回了30%的损失。而地下害虫如蛴螬,可在播种时沟施辛硫磷颗粒(3-4公斤/亩),效果堪比给薯块上了“保险”。
四、控旺与收获:把握“黄金节点”
徒长的马铃薯就像“虚胖”的运动员,茎叶茂盛却结薯少。河北某基地通过喷施矮壮素(1-6毫克/千克),7天一次,让养分集中流向块茎,大薯率提高40%。收获时,选择晴天且茎叶自然枯黄后10天进行,薯皮木栓化更耐储存。
结语:科学管理是“薯”光的钥匙
从威海的水肥精准调控,到山西的培土“深谋远虑”,再到晚疫病的“药到病除”,马铃薯中后期管理既需农民的经验智慧,也离不开技术的保驾护航。记住老农的话:“种薯如养娃,水肥是饭,培土是衣,防病是药,一样都马虎不得。”
本网站中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邮箱:tdaz599@163.com,作者:农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zhjgg.cn/31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