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生结荚期三大病害防治指南:守护\”地下黄金\”的关键战役
七月流火,正是花生膨果结荚的黄金期,也是病害肆虐的\”高危期\”。就像襁褓中的婴儿需要特别呵护,花生荚果的形成期同样需要农人打起十二分精神。去年山东平度老张的遭遇至今让人唏嘘——原本长势喜人的花生田,因为忽视白绢病防治,最终产量折损近半。本文将聚焦结荚期最凶险的叶斑病、白绢病和根茎腐病三大\”隐形杀手\”,用老农都懂的\”土方子\”结合科学防治方案,助您打赢这场\”保荚攻坚战\”。
一、叶斑病:花生叶片的\”老年斑危机\”
走进结荚期的花生田,若发现叶片上散布着黄褐相间的斑点,像极了老人手上的老年斑,这便是叶斑病在作祟。这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堪称\”光合作用杀手\”,青岛农技站2022年的调查显示,严重发病田块可导致减产30%以上。
防治实战技巧:
预警指标:当10%叶片出现病斑时(约每株5-8片病叶),就是打药的\”冲锋号\”
用药方案:
| 病情阶段 | 推荐药剂 | 稀释倍数 | 间隔期 ||----------|------------------------------|----------|--------|| 初期 | 80%代森锰锌+50%多菌灵 | 600-800 | 7天|| 中后期 | 43%戊唑醇悬浮剂 | 3000 | 10天 || 严重期 | 唑醚·氟环唑复配剂 | 1500 | 5-7天 |
老农智慧:莱西王婶的\”三不原则\”——不打雨后露水药、不重复用同种药、不漏喷叶背面,让她家的花生叶始终油绿发亮
二、白绢病:土传病害的\”白色恐怖\”
去年八月,河南周口的李大哥发现花生茎基部突然裹上一层\”白毛毯\”,短短两周就蔓延整片田,这种俗称\”白脚病\”的土传病害,正是让农技人员最头疼的白绢病。它在35℃高温配合雨季时尤为猖狂,染病植株就像被抽走了脊梁骨,轻轻一拔就断。
防治组合拳:
预防三板斧:
播种前用噻呋酰胺拌种(每公斤种子用2克)
轮作倒茬(与玉米轮作效果最佳)
雨后及时中耕散墒
急救方案:
| 发病程度 | 处置措施 | 关键提示 ||----------|-----------------------------------|------------------------|| 点片发生 | 拔除病株+病穴撒石灰 | 处理时戴手套防传播|| 中度流行 | 噻呋·戊唑醇喷淋茎基部| 每亩用药液量≥50公斤 || 大爆发 | 井岗霉素+多抗霉素交替使用| 配合叶面补钾增强抗性 |
三、根茎腐病:地下部分的\”沉默杀手\”
如果说叶部病害是明枪,那么根茎腐病就是暗箭。这种病害初期症状隐蔽,等发现植株萎蔫时,往往已回天乏术。2020年河北邢台某合作社就因此损失了200亩花生,后来他们总结出\”三看诊断法\”:看茎基变褐否、看根须腐烂否、看叶片反卷否。
综合防治策略:
生物防治:移栽时用枯草芽孢杆菌菌剂蘸根
化学防治:齐苗期和初花期各喷1次甲基硫菌灵(关键期防护)
栽培要点:
避免低洼地种植
控制氮肥用量
及时清除田间秸秆
防治日历:时间就是产量
| 时间节点 | 防治重点 | 推荐措施 | 注意事项 ||------------|----------------|-----------------------------------|---------------------------|| 7月上旬| 病害预防 | 喷施代森锰锌+叶面肥 | 关注天气预报避开雨天 || 7月下旬| 白绢病防控 | 茎基部喷淋噻呋酰胺 | 重点处理往年发病区|| 8月中旬| 叶斑病防治 | 戊唑醇+磷酸二氢钾混合喷施| 保证叶片正反面着药|| 持续阴雨后 | 根茎腐病预防 | 甲基硫菌灵灌根 | 雨后及时松土 |
记住,防治花生病害就像中医调理,既要\”急则治标\”的药剂控制,更要\”缓则治本\”的生态管理。建议每隔7-10天下田\”问诊\”一次,用手拨开花生丛观察茎基部,用放大镜查看叶背病斑,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毕竟,每一颗饱满的荚果,都是对农人精心照料的最好回报。
本网站中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邮箱:tdaz599@163.com,作者:农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zhjgg.cn/32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