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旱地区可种植的适宜作物及养护指南
在干旱地区,选择合适的作物并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是农业生产的“破局之道”。就像甘肃定西的农民孙爱红,通过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种植玉米,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还成了“全国种粮大户”。那么,哪些作物能在干旱条件下“逆势生长”?又如何让它们茁壮成长呢?
一、抗旱作物的“明星选手”
粮食作物
玉米:如贵州推广的“根部集雨覆膜栽培技术”,可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出苗率。
高粱:根系发达,遇旱会暂停生长,雨季恢复后继续发育,堪称“节水标兵”。
马铃薯:通过深播、覆膜和保水剂技术,能在干旱山区稳产,如云南的秋马铃薯种植。
经济作物
大豆:秸秆覆盖技术可减少土壤水分流失,贵州农民还通过补种应对缺苗。
甘薯:采用“留三叶”移栽法,剪取健壮苗保留三片叶,提高抗旱存活率。
特色作物
双低油菜:如江西的“赣油杂8号”,耐旱且可菜油两用,初花期收割还能作饲料。
耐旱蔬菜:小米椒、茄子等需水量低,适合旱地种植,而黄瓜、白菜等需谨慎选择。
二、科学养护的“抗旱秘籍”
技术赋能
覆膜保墒: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甘肃经验)可增产30%以上,如同给土地“盖被子”。
集雨灌溉:陕西定边的软体水窖,蓄水后通过滴灌精准补水,玉米亩产达1400斤。
田间管理
以肥补水:安徽明光的玉米施用生根型肥料,根系深扎1.7米,抗旱能力翻倍。
中耕松土: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蒸发,云南咖啡园通过此法保水。
应急措施
喷施调节剂:磷酸二氢钾、芸苔素等叶面肥可增强作物抗旱性,如贵州玉米的“一喷多促”。
三、实际案例: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增收”
甘肃定西:从“洋芋工程”到全国马铃薯主产区,全膜技术让亩产突破2700公斤。
贵州山区:高粱育苗移栽搭配有机肥,农民在旱季仍能保住收成。
四、抗旱作物推荐表
作物类型 | 推荐品种/技术 | 抗旱优势 | 适用地区案例 |
---|---|---|---|
玉米 | 全膜双垄沟播 | 集雨保墒,增产35% | 甘肃定西 |
高粱 | 育苗移栽+秸秆覆盖 | 遇旱休眠,雨季复苏 | 贵州 |
马铃薯 | 深播+保水剂 | 耐旱稳产,适应性强 | 云南 |
双低油菜 | 赣油杂8号 | 菜油两用,初花期可作饲料 | 江西 |
干旱地区的农业并非“绝境”,而是需要巧用技术和选择。就像农民们常说的:“地再旱,人不能旱了脑子。”只要选对作物、用对方法,黄土也能变成金。
本网站中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邮箱:tdaz599@163.com,作者:农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zhjgg.cn/32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