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药常见病虫害及绿色防治全攻略
山药,这根深埋土中的“白玉参”,既是药食同源的滋补佳品,也是农民增收的“金疙瘩”。然而在种植过程中,炭疽病、红斑病、蛴螬等病虫害常如“隐形杀手”般潜伏,轻则减产三成,重则全军覆没。河南温县的老农王守义曾眼睁睁看着5亩山药因线虫病绝收,直到采用“太阳能杀虫灯+生物农药”组合拳才扭转颓势。本文将用最接地气的语言,带您破解山药病虫害防治的“攻防秘籍”。
一、叶片上的“褐色警报”——真菌病害防治
炭疽病堪称山药界的“头号通缉犯”。七月的暴雨过后,叶片常突然出现硬币大小的褐色斑点,像被烟头烫过般焦枯,严重时整片田仿佛遭了火烧。河北保定种植户李大姐回忆:“去年八月连续阴雨,三天内炭疽病就让20亩山药叶片掉光,块茎停止膨大,直接损失8万元。”
防治要点:
预防:搭设人字形支架(高度1.5米以上),比匍匐栽培降低湿度30%
急救:发现病斑立即喷施“代森锰锌+咪鲜胺”组合,雨后补喷是关键
案例:山东菏泽采用“波尔多液浸种+代森锌喷雾”方案,炭疽病发生率从45%降至7%
其他叶部病害防治对比:
病害名称 | 识别特征 | 高发条件 | 特效方案 |
---|---|---|---|
褐斑病 | 叶片穿孔如筛子,边缘紫褐色 | 昼夜温差大+露水重 | 戊唑醇+磷酸二氢钾叶面肥 |
白锈病 | 叶背白色粉疱,破溃后流“脓” | 低温多雾(15-20℃) | 吡唑醚菌酯喷雾,重点喷叶背 |
灰斑病 | 病斑中央灰白如蛙眼,外围黄晕 | 氮肥过量植株徒长 | 嘧菌酯+芸苔素内酯增强抗性 |
二、土里的“隐形杀手”——地下病虫害防控
红斑线虫病让无数种植户闻之色变。染病的山药块茎表面布满红褐色龟裂纹,像被无数细针扎过,刮皮时需削去厚厚一层,加工损失率高达30%。2019年云南曲靖某合作社因该病导致200吨山药被拒收,直接经济损失120万元。
蛴螬的破坏更隐蔽——这些“地下雇佣兵”专啃块茎,被咬过的山药煮熟后硬如橡皮,煮不烂还发苦。安徽亳州药农张建国曾因蛴螬危害,导致整批药材不符合《中国药典》标准。
防治组合拳:
土壤消毒:播种前每亩用5%噻唑膦颗粒剂5公斤拌细土沟施,相当于给土壤做“化疗”
生物防控:定植时穴施淡紫拟青霉菌肥,这种“真菌战士”能寄生线虫卵块
物理诱杀:每亩悬挂3-5个糖醋液诱捕器(红糖:醋:酒:水=3:4:1:2),专治成虫
三、绿色防控的“四两拨千斤”
博爱县利国合作社的“三灯一板”系统堪称典范:太阳能杀虫灯负责“空袭”,黄色粘虫板实施“地面狙击”,配合氨基寡糖素诱导植株抗性,实现化学农药减量60%。负责人秦国利算过账:“虽然前期投入增加200元/亩,但商品薯率提高35%,每斤多卖0.8元。”
特别提醒:
雨季来临前喷施“代森锌+海藻酸”形成保护膜,比发病后补救效果提升3倍
发现虫害立即清晨施药(害虫活动高峰期),下午用药死亡率降低40%
防治病虫害就像带兵打仗,既要了解敌人习性,更要掌握天时地利。记住老农的智慧口诀:“支架通风病减少,轮作换茬线虫跑,生物农药来得早,丰收箩筐装不了。”现在就开始行动,让您的山药田远离病虫困扰,结出“金疙瘩”!
本网站中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邮箱:tdaz599@163.com,作者:农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zhjgg.cn/32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