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豌豆高产秘诀:从播种到丰收的科学管理指南
豌豆,这颗青翠欲滴的“营养宝石”,既能点缀餐桌,又能为农民带来可观收益。但想要获得高产优质的豌豆,可不是简单撒种就能实现的。就像云南禄丰的种植能手老张说的:“种豌豆要像照顾孩子一样,冷了怕冻着,热了怕蔫着,水多了烂根,水少了掉花。”下面,我们就从种植时间这个“发令枪”开始,一步步揭开豌豆高产的秘密。
一、播种时间:踩准大自然的节拍
豌豆对温度极为敏感,播种过早或过晚都会导致减产。根据全国农技中心最新指导意见(2025年),南方产区最好在9月下旬至11月中旬播种,而北方产区则应在2月下旬至4月中下旬顶凌播种。
南方案例:昆明市农技站发现,当地若在8月下旬播种,豌豆苗会因高温徒长,导致早花减产;而推迟到10月底播种,又可能因积温不足导致豆荚瘦小。
北方技巧:河北坝上的农民总结出“看地温”经验——当5厘米深土壤能捏成团、落地即散时,就是最佳播期。
地区类型 | 最佳播期 | 温度要求 | 风险提示 |
---|---|---|---|
南方秋播区 | 9月下旬-11月中旬 | 日均温15-20℃ | 避免雨季积水导致烂根 |
北方春播区 | 2月下旬-4月中旬 | 地表温度稳定通过5℃ | 早播遇倒春寒易冻伤幼苗 |
二、土地准备:给豌豆一个舒适的家
豌豆喜欢疏松透气的土壤,前茬最好是玉米、小麦等禾本科作物。四川攀枝花的农户采用“三犁三耙”法:前茬收获后深翻25厘米晒垡,播种前每亩混入2000公斤腐熟羊粪和30公斤磷肥,最后用敌杀死处理地下害虫。
特别注意:pH值低于6.0的酸性土壤需撒施石灰调节,否则根瘤菌活性会大幅降低。一位江西种植户曾因忽略这点,导致亩产不足300公斤,后来通过测土配方才挽回损失。
三、播种技巧:密而不挤的艺术
密植参数:
矮生品种(如台湾金牌):行距30厘米,穴距10厘米,每穴3粒,亩保苗5-6万株
蔓生品种(如云豌17号):行距50厘米,穴距20厘米,搭架后亩保苗3万株
催芽妙招:将种子用45℃温水浸泡6小时,再用湿纱布包裹催芽,可提前3天出苗。浙江农户王大姐分享:“像发豆芽一样看到小白点就播种,苗齐得像梳子梳过似的。”
四、水肥管理:少食多餐的智慧
豌豆的根系像“娇气的公主”,既怕涝又怕旱。昆明市农技协会建议采用“跑马水”灌溉——下午浇水,次日清晨排干,这样既能补水又防烂根。施肥则要掌握“轻施苗肥、重施花荚肥”的原则:
底肥:每亩腐熟农家肥2000kg+尿素10kg+磷肥30kg
追肥:开花期喷0.2%硼砂溶液,结荚期亩施硫酸铵20kg(兑水浇施)
叶面肥:鼓粒期用磷酸二氢钾每隔10天喷一次,豆荚能增重15%
五、病虫害防治:防大于治的哲学
2025年农业农村部特别提醒注意豌豆象和白粉病的防控。湖南某合作社采用“三招组合拳”:
播种前用多菌灵拌种防根腐病
现蕾期悬挂黄色粘虫板诱杀潜叶蝇
花期用阿维菌素+嘧菌酯混合喷雾,既防虫又防病
六、适时采收:留住最鲜美的时刻
不同类型的豌豆采收标准各异,就像农谚说的:“荷兰豆采嫩不采老,甜脆豆听声辨脆度”。最新技术指南建议:
食荚型(如荷兰豆):荚长6-8cm、尚未鼓粒时采收
籽粒型:豆荚网纹清晰、籽粒饱满时采收
嫩尖型:开花前采摘顶端15cm嫩梢
记住,采收最好在清晨露水未干时进行,这时候豆荚脆嫩不易破损。江苏的出口基地还发明了“阶梯式采收法”——分3-4次采摘,每次间隔5天,亩产能提高20%。
通过科学管理,云南禄丰的示范田已实现鲜食豌豆亩产1800公斤的佳绩。只要掌握这些“看天、看地、看苗情”的秘诀,你也能让豌豆地变成“绿色银行”!
本网站中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邮箱:tdaz599@163.com,作者:农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zhjgg.cn/32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