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辣椒炭疽病:潜伏在高温高湿中的“果实杀手”
一、病因:真菌的“温床”与农事的“疏忽”
辣椒炭疽病的罪魁祸首是半知菌亚门的刺盘孢属真菌,它们像潜伏的特工,藏匿在土壤、种子或病株残体中越冬,等待高温高湿的“信号弹”——当气温升至26~28℃、湿度超过95%时,病菌便通过风雨、昆虫甚至农具传播,从果实的伤口或日灼处入侵。
案例分享:海南某辣椒种植户曾因连年重茬种植,土壤中病菌积累,加上夏季暴雨后未及时排水,短短一周内整片辣椒田的果实布满黑斑,减产超40%。这印证了连作、排水不良、氮肥过量等管理漏洞,都会为炭疽病“大开绿灯”。
二、危害:从“星星点点”到“全军覆没”
炭疽病专挑辣椒的“软肋”下手——成熟期的果实和衰老叶片。它像一场悄无声息的瘟疫,初期仅零星病斑,若不干预,短短几天内便蔓延成灾:
果实:病斑凹陷如“烙痕”,环纹状排列的黑色小点(分生孢子盘)渗出粉红色黏液,干燥后病果皱缩成纸片,一碰即碎。
叶片:水浸状褪绿斑渐变为“靶心状”灰白圆斑,严重时落叶如秋,光合能力骤降。
数据警示:普通年份损失20%-30%,流行年份甚至绝收。甜椒比辣椒更易感病,红椒、干椒受害尤甚。
三、症状对比表:快速识别“病态辣椒”
| 部位 | 初期症状 | 后期症状 | 特征标志 |
|———-|—————————-|—————————————-|—————————————|
| 果实 | 黄褐色水渍斑,稍凹陷 | 病斑扩大,环纹状黑点,粉红色黏液渗出 | 干燥后病果如“薄纸”易裂 |
| 叶片 | 褪绿圆斑,边缘褐色 | 中央灰白,轮生黑点,落叶 | 雨后病斑现“红粉堆” |
| 茎/果柄 | 褐色短条斑,表皮皱缩 | 病部干裂,易折断 | 潮湿时可见菌丝黏附 |
四、防治启示:从“亡羊补牢”到“未雨绸缪”
种子消毒:55℃温水浸种10分钟,或用多菌灵溶液浸泡,切断病菌“源头”。
生态调控:与葱蒜轮作、高畦栽培避免积水,像贵州某基地采用“辣椒+玉米”间作,既遮阴防日灼又降低田间湿度。
药剂选择:发病初期喷施苯醚甲环唑或咪鲜胺,注意轮换用药,避免抗药性。
比喻:防治炭疽病如同对抗“隐形军团”,需“天时”(预警天气)、“地利”(科学种植)、“人和”(及时干预)三方协同,方能守住辣椒的“健康防线”。
本网站中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邮箱:tdaz599@163.com,作者:农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zhjgg.cn/32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