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涡阳夏玉米中后期病虫害综合防治实用指南
盛夏八月,涡阳的玉米田里绿浪翻滚,正是玉米生长的关键期。然而,这个时期也是各种病虫害\”虎视眈眈\”的时候。去年,西阳镇的王大叔就曾因忽视玉米锈病防治,导致产量损失近三成。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像守护孩子一样,科学守护您的玉米田,让病虫害无处藏身。
玉米中后期主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玉米进入生长中后期,就像人到中年,抵抗力下降,各种\”疾病\”容易找上门。根据涡阳县农技站2021年的调查数据,当地夏玉米中后期主要面临三大\”健康杀手\”:玉米锈病、三代玉米螟和四代棉铃虫。这些病虫害若不及时防治,轻则影响玉米\”长个儿\”,重则导致\”颗粒无收\”。
玉米锈病是涡阳玉米田里的\”老熟人\”,它像隐形的盗贼,悄悄偷走叶片的养分。2021年8月的调查显示,病田率高达45.5%,比往年提前了7-15天出现。当您发现玉米叶片上出现铁锈色小斑点,就像生了锈的铁片一样,那就是它在作怪了。这时候,每亩用20%三唑酮乳油60-80毫升,或者25%戊唑醇悬浮剂60-80毫升喷洒,就能有效遏制它的蔓延。
三代玉米螟和四代棉铃虫则是玉米的\”钻心\”之痛。它们像破坏分子一样钻入茎秆和穗部,导致玉米\”腰折\”或穗部腐烂。防治这些小坏蛋,推荐使用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每亩5-10克,或者20%氯虫苯甲酰胺10-15毫升。记住,防治要趁早,等到它们\”安家落户\”后再处理就难了。
综合防治策略:预防为主,多管齐下
防治玉米病虫害,不能只靠\”打药\”这一招。就像中医讲究\”治未病\”,我们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去年曹市镇的张大姐就尝到了甜头,她通过综合防治措施,不仅减少了农药使用,产量还提高了15%。
农业防治是基础功夫。及时追肥让玉米\”身强体壮\”,清沟沥水降低田间湿度,这些看似简单的措施,却能大大减轻病害发生。有条件的话,还可以人工摘除害虫卵块,就像给玉米\”捉虱子\”一样,直接减少害虫数量。
理化诱控则是现代科技的巧妙应用。在成虫发生高峰期,使用杀虫灯、性诱剂等\”美人计\”,诱杀玉米螟、棉铃虫等成虫。这招特别适合追求绿色种植的农户,既环保又高效。
生物防治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释放赤眼蜂等天敌昆虫,就像请来\”保镖\”保护玉米;使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生物农药,则是给害虫送去\”温柔一刀\”。涡南村的李大哥去年尝试了生物防治,不仅成本降低了,还卖出了更好的价钱。
科学用药指南与注意事项
打药看似简单,实则大有学问。就像医生开处方,要对症下药,掌握好剂量和时机。下面这个表格总结了涡阳地区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药剂和关键指标:
病虫害名称 | 防治指标 | 推荐药剂 | 用量(每亩) | 最佳防治时期 |
---|---|---|---|---|
玉米锈病 | 病株率10%以上 | 20%三唑酮乳油 | 60-80毫升 | 流行初期 |
四代棉铃虫 | 百株虫量20头以上 | 20%氯虫苯甲酰胺 | 10-15毫升 | 8月中下旬 |
三代玉米螟 | 百株虫量50头以上 | 5%甲氨基阿维菌素 | 5-10克 | 8月15-25日 |
玉米蚜虫 | 10株蚜量超500头 |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 1000倍液 | 孕穗期 |
纹枯病 | 病株率5%以上 | 5%井冈霉素 | 100-150毫升 | 抽雄至灌浆期 |
打药时要避开中午高温时段,就像我们不会选择正午烈日下干活一样。同时要注意轮换用药,防止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去年高炉镇的老赵就因连续使用同一种药剂,导致防治效果越来越差,这个教训值得我们记取。
特殊气候条件下的防治要点
涡阳的天气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特别是台风季节,南方锈病可能随气流\”搭便车\”而来。2023年,安徽多地就因台风导致锈病大爆发,不少农户损失惨重。
遇到高温干旱天气,玉米容易\”中暑\”,导致花粉干枯、授粉不良。这时候可以采取人工辅助授粉,就像给玉米当\”红娘\”,提高结实率。同时,适当喷灌叶面,既能降温又能补充水分,一举两得。
台风暴雨过后,则要警惕南方锈病的暴发。这时候,选用戊唑醇、嘧菌酯等持效期长、耐冲刷的药剂提前预防是关键。就像台风来临前加固房屋一样,提前做好防护才能有备无患。
记住,防治病虫害不是一劳永逸的事,要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经常到田间走走看看,早发现早处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您的玉米健健康康地成长,最终获得丰收的喜悦。
本网站中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邮箱:tdaz599@163.com,作者:农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zhjgg.cn/33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