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玉米中后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农民老张的“虫口夺粮”实战录
一、虫害篇:玉米螟的“围剿战”
老张的玉米地去年差点毁在一群“贪吃鬼”手里——玉米螟幼虫钻进茎秆,像蛀空的牙签,风一吹就倒。今年他学乖了:
大喇叭口期“投毒”:用可乐瓶DIY“杀虫炸弹”——瓶盖扎孔装1.5%辛硫磷颗粒剂,往心叶里撒,幼虫啃食后24小时集体“躺平”。
生物奇兵:县农技站送来赤眼蜂卡,每亩挂3张。这些“微型杀手”专找玉米螟卵寄生,省了30%农药钱。
二、病害篇:与褐斑病的“拉锯战”
七月的暴雨后,老张发现叶片冒出铁锈色斑点,像被泼了隔夜茶——褐斑病来了!他紧急行动:
老叶“理发”:摘除底部病叶,地头堆成小山。“这些‘病号服’留着就是传染源!”
药液“淋浴”:20%三唑酮乳油兑水喷雾,重点喷“雨伞层”(叶鞘交界处)。邻居没及时打药,产量少了两成。
三、综合防控“组合拳”(附实战表格)
病虫害 | 发生时期 | 防治妙招 | 案例效果 |
---|---|---|---|
玉米螟 | 大喇叭口期 | 辛硫磷颗粒剂灌心+赤眼蜂卡 | 蛀秆率从30%降至5% |
蚜虫 | 抽雄后 | 10%吡虫啉喷雾+悬挂黄色粘虫板 | 蜜露污染减少80% |
褐斑病 | 高温高湿期 | 三唑酮喷施+清除病叶 | 保叶率提高50% |
茎腐病 | 灌浆期 | 轮作大豆+喷施春雷霉素 | 倒伏率降低60% |
四、老张的“土经验”
“三看”打药法:看天气(雨后补防)、看虫情(每百株10头虫就动手)、看苗情(弱苗先喷营养剂)。
“以虫治虫”:田边留一片杂草丛,瓢虫、草蛉安家后,蚜虫少了七成。
结语
病虫害防治像下棋,既要步步为营(关键期用药),也要留后手(生物防治)。老张说:“现在俺的玉米地,茎秆粗得像擀面杖,穗子沉得压弯腰——这招‘防虫先防懒’,比拜龙王还管用!”
本网站中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邮箱:tdaz599@163.com,作者:农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zhjgg.cn/33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