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优质高产花生品种,助力农户增收致富
金色的阳光洒在豫南的丘陵地上,罗山县的农户老李正弯腰查看自家田里的花生苗。这片曾因土层薄、灌溉难而低产的“三坡地”,如今却因种植高油酸花生品种豫花37号,亩产突破400公斤,成了他的“致富田”。像老李这样的故事,正在全国多地花生主产区上演。一颗颗饱满的花生,如何变身农户口袋里的“金豆子”?让我们从品种选择、技术配套和产业融合三个维度,探寻花生产业增收的密码。
一、良种选育:从“低产杂牌”到“高产王牌”
“好种子是丰收的第一道门槛。”河南省农科院臧秀旺研究员的话,道出了品种升级的关键。过去,农户常因品种杂乱、抗逆性差而减产,如今高油酸品种如豫花37号、龙花172等成为市场新宠。以豫花37号为例,其油酸含量超75%,抗旱性强,在河南罗山县岗坡地种植,亩产较传统品种增产13.6%,价格还高出普通花生15%。
表:主流高产花生品种对比
| 品种名称 | 特点 | 适宜区域 | 亩产(公斤) | 典型案例地 |
|————|———————–|——————–|————–|——————|
| 豫花37号 | 高油酸、抗旱 | 豫南、鲁西 | 400-430 | 河南罗山 |
| 龙花172| 加工型、抗病 | 福建丘陵 | 345-400 | 福建龙岩 |
| 远杂9102 | 高油、早熟| 黄淮海沙土地 | 380-450 | 河南正阳 |
二、技术赋能:让“靠天吃饭”变“科技当家”
在山东莒南县,农户王大姐用手机操控着水肥一体化系统:“以前浇地靠人挑,现在手指一点,水和肥直接送到花生根部!”这套由山东省农科院研发的“五良”技术(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让当地花生单产突破865公斤/亩,创全国纪录。
技术落地离不开因地制宜的创新:
起垄种植:河南信阳的“三坡地”通过起垄、增施钙肥,解决了涝渍难题;
单粒精播:山东推广“一穴一粒”播种法,省种20%的同时苗更壮;
机械化采收:福建龙岩引入自走式收获机,每亩节省人工成本350元。
三、产业融合:小花生串起“黄金链”
“种得好更要卖得好。”河南浚县善堂镇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将5万亩高油酸花生直供山东金胜粮油,农户亩均增收800元。而河北滦南的程庄镇更把花生“吃干榨净”——果仁做零食,红衣提炼保健品,壳子变成饲料,产业链价值翻了三番。
案例点睛:
品牌化:善堂花生通过统一标准,打造“无黄曲霉”品牌,出口价翻倍;
深加工:正阳县开发花生蛋白粉、红衣胶囊,附加值提升5倍;
农旅结合:龙岩推出花生采摘节,带动乡村旅游消费。
结语:播下“创新种子”,收获“共富果实”
从豫南丘陵到闽西山地,花生产业的蜕变印证了一个道理:增收致富不是“单打独斗”,而是良种、技术和产业链的“三重奏”。正如老李笑着说的:“现在种花生,就像捧着‘聚宝盆’——科技当帮手,企业包销路,咱农民只管甩开膀子干!”未来,随着更多“豫花37号”这样的品种涌现,花生产业必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的动能。
: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 2021
: 中原大地结出科技“金果果”, 2020
: 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2024
: 农村大众客户端, 2025
: 滦南县人民政府, 2024
本网站中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邮箱:tdaz599@163.com,作者:农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zhjgg.cn/33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