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瓜菌核病防治指南:从症状识别到科学防控
一、认识菌核病:黄瓜的“白色杀手”
黄瓜菌核病堪称保护地栽培的“隐形炸弹”,尤其在低温高湿季节(如秋冬至早春)肆虐。笔者曾走访山东某大棚基地,发现因忽视早期症状,一棚黄瓜短短两周内全军覆没——茎秆中空如枯木,果实表面布满“白毛”,最终化作黑色菌核,损失高达90%。这种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引发的病害,专挑植株脆弱部位下手:
果实:幼瓜脐部似开水烫伤,软腐流胶,逐渐被白色菌丝包裹;
茎秆:基部湿腐如烂泥,剖开可见黑色鼠粪状菌核;
叶片:边缘呈“V”形黄褐斑,湿度大时背面密布菌丝。
二、防治“三板斧”:预防>治疗
1. 农艺防控:切断传播链
种子消毒:55℃温水浸种10分钟,可灭活90%以上附着菌核。某河北农户采用“盐水漂种+温汤浸种”组合法,带菌率从15%降至1%。
环境调控:
| 操作要点 | 具体方法 | 效果 |
|—————————-|———————————————–|——————————|
| 湿度控制 | 早晨先通风1小时再闭棚升温至30℃ | 菌丝生长抑制率达70% |
| 土壤处理 | 定植前亩施40%五氯硝基苯药土20公斤 | 菌核萌发率降低60%|
| 物理阻隔 | 畦面覆盖稻壳或地膜 | 孢子扩散减少50% |
2. 生物防治:以菌治菌
广州某生态农场引入哈茨木霉菌,配合枯草芽孢杆菌灌根,防效达80%以上。这类“菌界警察”能分泌抗生素,直接绞杀病原菌丝,且对蜜蜂无害,适合有机种植。
3. 化学用药:精准打击
发病初期推荐“三明治喷药法”:
第一层(地表):43%氟菌·肟菌酯1500倍液阻断土传病菌;
第二层(茎基部):50%腐霉利100倍液涂抹病斑;
第三层(全株):40%嘧霉胺悬浮剂喷雾,重点喷花和幼瓜。
三、案例启示:综合管理是关键
江苏盐城连作黄瓜基地通过“轮作水稻+生物菌剂+高畦栽培”组合拳,三年内将发病率从35%压至5%以下。其核心经验是:湿度决定成败——通过膜下滴灌将空气湿度控制在70%以下,菌核萌发率直降90%。
四、常见误区纠正
❌“多施肥更抗病”:过量氮肥反致茎叶徒长,通风不良加重发病;
❌“见病才喷药”:菌核萌发需5-8天,等肉眼可见症状已错过最佳防治期。
记住:菌核病防控如同治水,宜疏不宜堵。从选种到采收,每个环节都是防线。正如一位老农所说:“防病如绣花,功夫在平时。”
: 冬季设施黄瓜菌核病的绿色防控技术, 2024
: 黄瓜菌核病的危害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2021
: 黄瓜菌核病, 2021
: 黄瓜菌核病的防治方法-农技学堂, 2022
: 微生物菌剂防治案例, 东莞市农业农村局, 2024
本网站中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邮箱:tdaz599@163.com,作者:农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zhjgg.cn/33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