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麦高产必看:技术要点大揭秘
春风吹过麦浪,金黄的麦穗低垂着头,仿佛在向辛勤的农民致敬。想要收获这样饱满的麦穗,可不是件容易事。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小麦高产的秘诀,这些经验都是从田间地头摸爬滚打总结出来的真知灼见。
选种如同选将,良种是丰收的基础
记得去年宝鸡市的老张,选用了当地农技站推荐的\”西农979\”小麦品种,配合种子包衣技术,结果亩产达到了惊人的680公斤,比邻居老李家足足多了100公斤。这就是良种的魅力!选择种子时,要像挑选运动员一样严格,必须是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品种,纯度、净度、发芽率都要达标。种子处理也很关键,可以用50℃左右的温水浸种10-15分钟消毒,或者晒种2-3天杀菌。对于病虫害多发区,最好采用\”一拌多效\”的混合拌种技术,把杀菌剂和杀虫剂按比例调配使用。
整地施肥,打好地基才能建高楼
\”三分种,七分管\”,整地质量直接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前年郑州郊区的王师傅采用\”三年一深耕\”的方法,配合秸秆粉碎还田,土壤变得松软肥沃。他按照测土配方施肥,底肥用了腐熟农家肥3方、磷酸二铵25公斤、尿素15公斤,结果小麦根系发达,抗倒伏能力明显增强。这里有个小技巧:秸秆还田时要适当减少用量并打碎铺匀,每亩额外加施3-5公斤尿素,可以避免出现黄苗现象。
播种讲究\”四适\”,苗齐苗壮是关键
播种是门艺术,要做到\”四适\”:适期、适墒、适量、适深。华北地区的经验是适当晚播,越冬苗龄控制在3-5叶为宜。播种深度3-5厘米最合适,就像给宝宝盖被子,太厚了闷得慌,太薄了又怕着凉。亩基本苗控制在15万-18万,采用宽幅精播技术,播种后别忘了镇压1-2遍,特别是秸秆还田的地块,这能让小麦出苗整齐,就像梳子梳过的头发一样顺溜。
田间管理要精细,水肥调控有讲究
小麦生长就像照顾孩子,需要精心呵护。冬季镇压要掌握\”压干不压湿、压软不压硬\”的原则,选择晴天10点至17点进行。浇水有三个关键期:播种前、拔节至抽穗、开花至灌浆。施肥要分次进行,底肥与追肥比例7:3为宜,起身拔节期追肥很关键,就像青春期需要加强营养一样。去年湖北某农场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配合微喷灌溉,不仅节水30%,产量还提高了15%。
病虫防治要趁早,\”一喷三防\”显奇效
\”防病如防火\”,病虫害防治贵在及时。河南周口的李大姐去年在农技员指导下,在扬花至灌浆期实施了\”一喷三防\”,把杀虫剂、杀菌剂和叶面肥混合喷施,既防病又防虫还防干热风,效果出奇的好。对于恶性杂草,可以采用\”春草秋治\”策略,越冬前防治效果最佳。这里分享个小妙招:用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施2-3次,能显著减轻干热风危害。
防灾减损不可少,收获时机要抓准
农业是看天吃饭的行当,但我们可以未雨绸缪。针对冻害,可以选择抗寒品种,浇好越冬水;对于\”烂场雨\”,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提前做好抢收准备。收获时机很关键,要在蜡熟中末期,即80%以上籽粒变黄时收获,这时千粒重最大。使用大型联合收割机时,要做好农机手培训,减少机收损失。
小麦高产关键技术要点一览表
技术环节 | 关键要点 | 具体措施 | 注意事项 |
---|---|---|---|
品种选择 | 选用审定品种 | 选择适宜本地的高产稳产品种 | 避免使用\”白籽\”下地 |
种子处理 | 种子消毒处理 | 晒种2-3天或温水浸种 | 病虫害多发区要拌种 |
整地施肥 | 深耕深松 | 三年深耕一次,秸秆还田 | 还田时秸秆要打碎 |
播种技术 | \”四适\”播种 | 适期、适墒、适量、适深 | 播后镇压1-2遍 |
水肥管理 | 周年精准调控 | 分次施肥,关键期浇水 | 起身拔节期追肥重要 |
病虫防治 | \”一喷三防\” | 扬花至灌浆期混合喷施 | 注意用药安全间隔期 |
防灾减损 | 应对自然灾害 | 选择抗逆品种,适时收获 | 关注天气预报 |
看着金灿灿的麦田,老农脸上的皱纹里都藏着笑意。这些高产技术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因地制宜、灵活运用。记住,小麦种植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金科玉律\”,关键是要结合当地实际,把各项技术落实到位。用心对待每一株麦苗,它们定会用饱满的穗粒回报你的辛勤付出。
本网站中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邮箱:tdaz599@163.com,作者:农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zhjgg.cn/35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