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季平菇高产栽培新技术:让“小蘑菇”撑起增收“大梦想”
盛夏时节,高温高湿的环境让许多菇农望而却步,但湖南常德的张大叔却靠着“小袋埋土法”,在树荫下种出了单丛3公斤的平菇,生物转化率高达350%。这背后,是一套融合品种选择、菌袋管理、病虫害防治的“高温作战方案”。
一、选对品种:高温下的“抗逆先锋”
平菇品种如同战士的铠甲,夏季栽培必须选择耐高温、抗杂菌的“特种兵”。例如“高平1号”“夏王40”等高温型品种,能在30℃环境下正常出菇。甘肃农户李大姐曾误用低温品种导致全军覆没,后来改种“平99”广温型品种,不仅菇形饱满,转潮速度还快,6月初投料,7月就能上市抢高价。
二、菌袋“瘦身”:小身材大能量
夏季菌袋不宜“贪大”。常德市农技站对比实验发现:宽22厘米、长40厘米的小袋,比传统大袋散热快,污染率降低40%。装袋时还可“打孔增氧”——用铁钉在菌种处扎眼,中间插木棒留通气孔,菌丝20天就能长满。
三、发酵料处理:给原料“蒸桑拿”
玉米芯、棉籽壳等原料需先曝晒3天“杀霉”,再用石灰水调至pH值12(相当于肥皂水的碱度),加入0.1%多菌灵“双保险”。湖南株洲的合作社采用“堆积发酵法”:料堆覆盖薄膜闷3天,温度升至60℃“灭菌浴”,散堆后再装袋,杂菌率近乎为零。
四、出菇管理:降温保湿“黑科技”
埋土法:脱袋后竖埋于35厘米深土坑,覆土浇水至饱和,土温比气温低5-8℃,宛如天然空调房。
立体堆叠:菌袋“品”字形码放,层间垫玉米秸留10厘米空隙,棚顶喷淋水+遮阳网,温度直降6℃。
五、病虫害防治:不打药的“绿色战术”
威胁 | 防治妙招 | 案例参考 |
---|---|---|
木霉 | 发菌期喷洒5%石灰水 | 甘肃农户每周喷洒1次 |
眼菌蚊 | 通风口挂敌敌畏棉球+防虫网 | 常德菇棚零虫害记录 |
锈斑病 | 出菇期用大蒜浸出液喷雾 | 四川基地生物防治成功 |
六、案例分享:巧用“时间差”赚差价
山东潍坊的王师傅发现,7月平菇价格是冬季的2倍。他利用林地拱棚“错峰栽培”,6月投料、8月采收,每袋成本4元,售价却达12元,2000袋净赚1.6万元。
结语:夏季平菇栽培如同“逆水行舟”,但只要掌握品种优选、小袋控温、土法降温等关键技术,就能让“反季菇”变成“致富菇”。正如老菇农所说:“种菇如绣花,功夫到了家,高温也不怕!”
本网站中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邮箱:tdaz599@163.com,作者:农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zhjgg.cn/35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