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鹅的养殖技术与方法:从雏鹅到成鹅的全流程指南
鹅作为我国传统家禽,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等特点,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鹅的养殖技术和方法,结合各地成功案例,助您掌握养鹅的关键要点。
雏鹅培育:打好养殖基础
雏鹅阶段是养殖过程中最关键的时期,犹如婴儿需要精心呵护。刚出壳的小鹅绒毛稀少,体温调节能力差,必须做好保温工作。来自营口市农业农村局的专家建议,1-5日龄雏鹅环境温度应保持在27-28℃,以后每隔5天降低2℃,直至脱温。临安区的养殖经验表明,育雏室需提前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混合熏蒸24小时以上进行彻底消毒,地面铺设细木刨花或新鲜稻草等柔软垫料。
雏鹅饲喂讲究\”少食多餐\”。开食时间一般在出壳后12-16小时,先用切碎的嫩菜叶逗引,待其学会啄食后,逐渐添加精料。龙南市的养殖户分享道:\”我们将嫩黑麦草、苦荬菜等青料切碎与精料按2:1比例拌和,白天喂4-6次,夜间补喂2-3次,像照顾新生儿一样细心\”。梁昌华是海南定安的养鹅大户,他特别强调:\”雏鹅5日龄内要在饮水中加入抗菌药物,能有效预防大肠杆菌等疾病\”。
生长管理:科学放牧与营养搭配
当雏鹅长到10日龄后,就可以开始尝试放牧了。这时的放牧如同幼儿学步,需要循序渐进——选择无雾的晴天,先喂饱后再缓慢赶到附近草地活动1小时左右,然后引至清洁浅水塘嬉水几分钟。随着日龄增长,放牧时间可逐渐延长,20日龄后便可全天放牧。
饲料配比随着鹅的生长需动态调整。临安区的技术资料显示,精料与青料比例从最初的1:2逐渐过渡到1:9。龙南市的养殖户在实践中发现:\”大白鹅特别喜食嫩黑麦草和苦荬菜,这些多汁青绿饲料不仅成本低,还能使鹅肉更加鲜美\”。刘玲是内蒙古通辽的\”林下养鹅达人\”,她形象地描述:\”鹅吃林中草,草肥林下鹅,鹅壮林中树,形成了完美的生态循环\”。
日龄阶段 | 饲养密度(只/㎡) | 温度要求(℃) | 精青饲料比例 | 注意事项 |
---|---|---|---|---|
1-7日龄 | 20-25 | 28-30 | 1:2 | 保温防湿,勤换垫料 |
8-20日龄 | 15-20 | 每周降2℃ | 1:4 | 开始短时放牧,接种疫苗 |
21-60日龄 | 8-10 | 自然温度 | 1:8 | 全天放牧,定期驱虫 |
60日龄以上 | 5-8 | 自然温度 | 1:9 | 分群饲养,准备出栏 |
环境与健康管理:细节决定成败
鹅舍环境直接影响鹅群的健康状态。龙南市的专家建议:\”育雏舍窗户面积与地面比例应为1:10-15,屋檐高2米,舍内地面比舍外高25-30厘米,这样的设计既保证通风又防潮\”。对于成鹅舍,条件可以相对简单,但必须遮风挡雨,寒冷地区需注意防寒。
防疫工作是养殖成功的保障。小鹅瘟是雏鹅的头号杀手,必须提前接种疫苗。临安区的养殖手册提醒:\”25日龄左右要用吡喹酮驱除绦虫,特别是水草吃得多的鹅群\”。山东平原县的\”智慧养鹅\”基地通过科技手段将雏鹅成活率从78%提升到96%,他们的秘诀是:\”在饲料中添加马齿苋等抗病毒草料,同时利用物联网技术精确控制环境温湿度\”。
日常观察同样重要。养殖专家建议每天在清晨、中午、深夜及两次喂料之间检查鹅群状态,因此时鹅群休息中,病鹅更容易表现出异常。刘玲分享她的经验:\”现在鹅只要有点啥毛病,我自己就能看出来,成了半个兽医了\”。
成功案例与创新模式
各地涌现的创新养殖模式值得借鉴。刘玲的\”林下养鹅\”模式实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2021年秋天那季鹅纯利润每只40元,今年计划养3万只,预计收入50万元\”。梁昌华采用\”陆地+水塘\”散养模式,养殖的阳春鹅、浙东鹅及马岗鹅羽翼洁白、肉质肥美,远销安徽、广东等地。
科技赋能为传统养殖注入新活力。山东平原县的\”科技小院\”团队开发了智慧识别系统:\”能自动统计鹅的数量并实现精准投喂,还能进行公母鉴定,减少人工判定造成的应激反应\”。德州学院的于家峰教授带领团队建立了鹅健康养殖全过程数据库,正在开发携带多种物联网传感设备的养殖机器人。
鹅养殖虽然辛苦,但回报可观。正如刘玲所说:\”个人的成功只是个开始,我希望带领十里八乡的村民一起养鹅致富\”。掌握科学的养殖技术,结合当地实际选择合适的模式,养鹅定能成为增收的\”朝阳产业\”。
本网站中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邮箱:tdaz599@163.com,作者:农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zhjgg.cn/36267.html